倭國之物已盡入私庫,知道彼國必然不存的康熙,麵色平靜的端坐於禦座上聽著明珠奏事,這才知道自己九兒子之前所說的好處為何。看著他在下麵躲在兄長身後裝不存在,邊在心中腹誹他搞怪,邊語氣平靜的不按之前商量的將相關之事全扔到了他的頭上,看著他被驚到,表情呆呆的領旨,心情瞬間變的很好的退了朝。
“回神了。”看著自領旨便一副呆呆的呆樣的弟弟,玩心大起的太子邊用扇子敲他的頭邊說道。
“二哥,說好了不再敲人家頭的,又來。”被敲回神的皇子邊揉頭邊抱怨的躲到一旁自家大哥身後。
“嗬嗬,該,誰叫你沒事發呆來。”見他樣子也覺好笑的大阿哥跟著邊笑答邊也敲了一下。
“什麼嘛,大哥也欺負人,什麼叫我發呆。”
“不是你發呆,還能是我們發呆?”一旁還沒走的幾個皇子見說,好笑的異口同聲的說道。
“壞哥哥,你們等著,看我不找皇阿瑪告狀去。”見他們一起調侃自己,假裝不開心的轉身要走。
“唉,先別急著走,先說了你剛才在想什麼再說。”聽言三阿哥好笑的扯住笑道。
“想著怎麼讓皇阿瑪看不見,好不用接這個差事。不想哥哥們好壞,竟然故意把我顯出來。”
“什麼叫我們故意顯出你來,你那樣,皇阿瑪看不見才怪吧。”
“你們要不故意低頭彎腰,有你們這些個個高的和幾位叔叔在前麵,阿瑪怎麼可能會看見得了我。”
“嗬,我說今天怎麼不穿親王服反穿了一身皇子服,合著你是為了站在叔叔和哥哥們後麵啊,你說你這壞的,你這都第幾回了,還好這回沒又讓你逃了去。”聽言三阿哥指著躲到一旁的人好笑的說道。
“三哥壞,還是哥哥呢,一點不心痛弟弟年幼。”聽言邊回嘴邊向旁邊的四哥身後躲。
“嗬嗬,我還真不心痛,你能怎麼著。”
“哼,壞哥哥,哼。”
“你呀,不怕真惹惱了三哥。快別鬧了,李公公過來了。”看著躲在身後的對三哥做鬼臉的人,看到李德全出現的四阿哥出聲說道。
“奴才見過太子殿下,幾過幾位阿哥。”
“李公公免禮,您是來找九弟的吧。”聽言太子代眾說道。
“回太子殿下,是的,皇上召九阿哥伴駕。”
“知道了,各位哥哥,胤禟告退。”
“去吧。”
知道皇上宣召所為何事,苦著臉向各位哥哥們躬了躬身,便跟著李德全去了禦書房,全不理身後因成功算計了自己而很開心的兄長們。
“怎麼苦著張臉?”見進來的兒子苦著張臉,知道他為什麼這樣的康熙好笑的明知故問道。
“阿瑪又算計兒子,您兒子又不止我一個,幹嘛淨老往我身上派差事啊,兒子今年才十二。”
“不小了,都知道給人說媒了呢。”
“阿瑪。”
“嗬嗬,少來吧,這件事他們做,沒半年可完不了,你願意耗著,朕就讓他們去做。”
“好吧,不過阿瑪也別讓他們太閑了才行。”
“哦,隻是不太閑就行?”
“嗯,隨便您叫做什麼。”
“好,依你,折子呢。”
“這兒呢。”
接過仔細看過,掩折細思片刻,邊收了折子邊對他說道:“知道了,事了就下旨。沿海的事你抓緊著點。”
“知道了。”
“行了,別在朕這兒裝可憐了,該幹什麼幹什麼去。”
“好一個用完就丟的皇阿瑪,你就不怕兒子去太皇太後那告你始亂終棄啊?”聽言壞壞的笑著故意用錯詞。
“什麼跟什麼,怎麼說話呢,還不去辦事。”聽完好笑的從身邊果碟裏拿了個蘋果扔了過去。
“兒子告退,謝皇阿瑪賞。”伸手接住,張口咬了一口,邊嚼邊笑嘻嘻的快速的跑了出去。
看著跑出去的嬌兒,心情不錯的皇帝好笑的搖了搖頭,拿起桌上的折子繼續批閱起來。
拿著蘋果邊吃邊走,先去宮裏各處請了安,然後便快步出宮而去。
回府稍做收拾,當天便拿著天子劍帶著一隊人打馬出了京城,不過一日便由水路到了沿海出事之所。
白天,處理多出的土地,重新布置海防,巡查地方,核查番庫,晚上,站在半空中俯看多出來的土地,心裏暗搓搓的想著,海口、灣台所有小島全都與內陸連一起,連上早就在大清完全掌控下的呂宋和朝鮮,外圍再向東抬升擴展十個江蘇大的陸地,我看後世誰還有本事能把它變成雞,哼。埋下那麼多礦,我看誰還敢不重視此地,哼。鐵礦和銅礦都埋在靠近海邊的新隆起的山脈裏,還量大質好,我看還有誰敢不重視海防,哼。
問責失職,收監貪汙瀆職,詳查細究,追責到人;抄沒非法得利,收繳貪瀆髒款,追繳被挪用的公款公物,一忙二十日,終於全部理清審明,然後明折上奏,等旨意下來,依旨施為,又亂了四五天,等新官上任後,又停了幾日,等各方工作都依旨展開,完全步入正軌方一路巡查著走陸路折身返京,然後又是一道明折呈遞,京畿上下也因帝王之怒而跟著亂了數日,貶罷查抄,細審細究,又亂了十日,汙吏貪臣入囚牢,能臣良吏入朝堂,不過月餘,從京城地到方,各處番庫盡皆銀帳相符,被貪腐挪用侵吞而流失的全部如數追繳入庫。隨著皇上提高官員俸祿的聖旨降下,寫有各級官員新年俸公告邸報和一筆豐厚的被皇帝稱為補款的厚賞一起被皇九子差手下如數發送到每位官員手中。隨後,更改工作時間的聖旨也降了下來,不但四時八節都有不短的假期,平時工作時間也從十日一休,變成了三日兩休,皇帝大小朝的時間也從十日一大朝,七日一小朝,改成了沒有小朝,一日一朝,三朝休兩日,並設立了急務司,由皇上親領,九皇子負責,全年無休全天無休的專門處理各種緊急事務。等官員適應了新的工作日後,下令地方學政增建不收費的提供食宿的青學堂和蒙學堂並對百姓以公開課的形式教授常用的漢字,責令他們每年增建青學堂和蒙學堂不少於四所,每月公開授課不少於四次的聖旨也隨之以榜文公示地方的形式降到了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