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章 驗丹(2 / 2)

梁六爺道:不錯。正是如此。金剛牆多在墓穴的核心部位,確保墓室完整,有曆經千百年保存完好的根基。盜洞在此之上,可以說牢固異常,板上釘釘。這樣一來,倒是省下我們太多事情了。看來這裏麵便是一處地宮的偏殿了。

順子說道:師父。手電的光線恐怕有限,不如我將攜帶的火把取出,也好照的更加亮堂一些。

梁六爺環顧了一下我們周圍的這些破碎器物,搖了搖頭道:順子,暫時先不要引燃明火。第一這裏空氣畢竟有限,還是要減少消耗。其二,這偏殿之處,似乎是一個祭祀場所。不要引起不必要的麻煩。

說完突然問道:南迪小友哪裏去了?

梁六爺說完便將目光緊緊的盯住我。

我咽了一口吐沫,答道:穆先生可能去裏麵探路了,我們不如在這裏稍作等待。

梁六爺卻一擺手,示意我不用多言。

他自己卻冷笑道:我知道晉南家族人的脾氣秉性。雖說是為了金山玉海來到了泰陵之中,保不齊還有些打獵的成分。我們旁人見不到眼裏,也就不知道了。

轉身接著道:你們年輕人恐怕並不知道這泰陵的故事。泰陵有兩奇。均是其他的帝王陵寢所不具備的。

我好奇地問道:六爺,如果真的是這樣的話,為什麼這泰陵並沒有什麼名氣啊?

六爺哈哈一笑:我說的這兩奇,可不是泰陵的什麼光榮事情,指的可是兩大缺點,足可以震爍古今了。

我問道:還請六爺不吝賜教。

梁六爺一邊繼續查看周圍的環境,一邊映襯著答道:這第一件事麼,就是泰陵的修建時間。你們可知,這位明朝第九代的帝王,等到自己身故之後,才動土修建的陵寢。單單十個月的時間便告完工,可是十足的短平快。用現在的話來講,可以算是豆腐渣工程了。

順子忍不住笑出聲來,問道:師父,那第二個呢?

六爺答道:第二個麼,倒是後人說的居多。人都說泰陵選址失敗中的失敗。根本沒有合在龍脈之上。而且據傳聞中記載,泰陵挖掘的過程之中,曾經挖出過一處噴湧的泉水,有大水衝龍之說。但是因為這位帝王以進身故,便照樣入葬為安。此事直到很多年後也都有人詬病,實為明朝的時民間流傳的一大笑柄了。

我不由得點了點頭,說道:難怪這座泰陵感覺上特區政府並不重視,也沒有大力發掘,原來也知道這樣的典故吧。

梁六爺接著道:不過麻雀雖然不大,五髒卻很俱全。既然暫時不見潛地龍,你便跟著我們一起走走這帝王陰宮吧。

順子不用分說的推搡了我一把,將我擋在在梁六爺身前,一擺手電,示意讓我走在最前麵。

我立刻明白了這二人的心思。在外麵大家精誠合作,一派和睦的情形。到了地宮之中,可就是要錙銖必較了。

當時擊掌盟約隻說了金山玉海兩件至寶以及那神秘的鐵箱如何分配,卻根本沒有提到其他的戰利品。

此時,就好像心照不宣一般,還不是誰先找到誰先得?

這師徒二人不光意圖明確,還讓我走在最前麵當做擋箭牌。真叫老奸巨猾。

我也不加點破,希望自己能夠為穆南迪爭取到寶貴的時間。隻是悄悄的將準備好的匕首尖刀,交到了右手。橫在胸前,以防不測。

還沒有向前走上幾步,腳下卻已經撞到不少細碎之物,手電照過去。無外乎一些已經殘破的瓷盆碎片之類的器物,倒是和梁六爺推測的祭祀所在相互吻合。

如此看來,整間偏殿便是這樣的用途了。而之所以如此淩亂,自然和這裏曾經光臨過無數盜墓者有所關係。畢竟這些曆代的盜墓者,多是亡命之徒,沒有幾個會對這些不便於帶出,有沒有太大價值的東西手下留情。

然而,走了幾步之後,我停下了腳步,原來,麵前出現了一朵無比巨大的花卉。

這花卉狀的東西讓我神色一緊。此物周身呈現深棕色的花瓣狀,中間空空如也,好像是一張等待吞噬獵物的大口,十分駭人。

我把刀往前一橫,再看用手電照射,卻發現自己真的太過緊張。

那裏是一朵大花。而是散開向四周的樹木的根係。

那麵承受地宮重量的金剛牆上,有一個梯形的碩大缺口。而很多的樹根就從這裏向偏殿之內生在。

偏偏這些樹根連成一片,有了規模,才使人看著心驚膽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