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恒沙又給我們做了介紹,廖鄉長一聽我是教授,非常高興,和我握手,說:“我這是頭一次見到大學教授啊,太好了,嗬嗬,晚上別走了,食宿我來安排。我和沙耶好久不見了啊。”
“沙耶是……”
“我的苗族名字,”懷恒沙笑著說:“我的苗族名字叫懷沙耶,我的名字叫‘沙’,父親的名字叫‘耶’。苗語裏‘沙’是‘富強’的意思,‘耶’是‘石頭’的意思。”
原來唐倩倩就告訴我說苗族人起名有父子聯名的製度,一般要在自己的名字後麵加上父親的名字,就點頭說:“哦,受教了,謝謝。”
廖鄉長讓我們坐,端茶遞煙,閑聊了一會兒。
我問:“廖鄉長,我不想打聽您的公務,但是很好奇,我剛才那個老鄉是怎麼回事?”
“哦哦,唉!”廖鄉長歎口氣:“宇教授,您不知道,這事兒很麻煩。我們這裏有不少人信教,信那個什麼‘天門道’,經常聚眾講道,說什麼世界末日要來了,隻有潛心信道,就可以獲得拯救,可以進入天堂,實際上就是騙人錢財,讓教眾每個月都要繳納錢物當會費。剛才那個鄉民家裏窮,兩個月沒交了,教裏的長老就懲罰他咯。我們這裏大半年沒正經下雨,一直烈日當空,旱得厲害,水田都幹了。那個天門道的畢摩就聚攏了一些信徒要求雨,又讓教眾拿錢,這個人還是拿不出,那個畢摩就要‘打旱骨樁’,拿他母親的墳子開刀。唉,難辦啊。”
“什麼?‘打旱骨樁’?”我大吃一驚:“不對吧廖鄉長,‘打旱骨樁’這個風俗是中原魯豫一帶才有啊,您們這裏怎麼也會……”
“宇教授您不知道啊,原來這裏是沒有的,”廖鄉長說:“據說二十多年前,我們這裏也大旱,請了巫師來求雨,求不下來。後來來了一個據說是從中原來遊方的道人,他說我們這裏鬧旱魃,必須‘打旱骨樁’,找到那個變成旱魃的死人的墳墓,把屍體掘出來燒掉就可以下雨。他後來帶著人在一個山坡上找到了一個墳子,那個墳子是一個難產而死的婦女的,道士就讓人把屍體掘出來燒掉了。沒想到也巧,當天真的下了大雨。從此這裏的人對‘打旱骨樁’深信不疑,一到天旱就求雨,求不下來就搞這個。”
“原來是從中原傳來的風俗……”
大塊頭奇怪地問:“龍哥,怎麼會有這麼古怪的風俗。”
“這個我看過。”耗子急急忙忙地說:“《山海經》和道書裏說,蚩尤作兵征伐黃帝,兩家在冀州之野打起來了。黃帝命令應龍去攻擊蚩尤軍隊,雙方僵持不下,應龍把水蓄積起來準備給蚩尤族來個水攻,沒想到蚩尤先請來了風伯、雨師,縱起狂風暴雨,蚩尤軍隊趁勢衝擊,黃帝軍隊抵擋不住,節節敗退。
“後來黃帝從天上請下一個天女叫‘妭(魃)’,這個天女有很厲害的法力和巨大的熱量,結果很快雨止雲散,黃帝族趁機反擊,把蚩尤擊敗殺掉了。但是女妭再也回不到天上去了,就到赤水邊上去居住下來,因此稱為‘赤水女子妭’。
“但是她所居住的地方就幹旱不下雨,田祖叔均就向黃帝告狀,黃帝把女妭遷移到赤水之北安置起來,可是女妭對黃帝的安置很不滿,經常跑出來亂竄,所到之處就大旱成災,和魔鬼一樣可怕,所以後人把她的名字‘妭’改寫成‘魃’。
“叔均就作了‘逐魃之法’,每次遇到旱災就舉行儀式,念咒語,高喊‘神北行’,也就是讓女妭回到赤水之北去。然後當地人要疏通水道,開掘溝渠,因為女妭一走就會下大雨。我說得對吧老大?”
“嗯,還不錯,沒白跟我混。”我笑起來:“這個故事說明關於旱魃的傳說十分古老,在原始時代就有,《詩經·大雅·雲漢》裏也說‘旱魃為虐,如焱如焚’。《神異經》裏說旱魃的樣子是長二三尺,裸/體無衣,眼睛生在頭頂上,行走如風,她出現的國家就會大旱,赤地千裏,又叫旱母、狢。這裏麵記載的逐魃方法是抓住她扔到糞坑裏,魃就會死掉,旱災就會消失。但是民間的說法和典籍記載不一樣,特別是魯豫一帶的‘打旱骨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