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章 建築藝術家——木材(2)(3 / 3)

4.慧目獨具——木材的識別

由於樹種、木材的構造和材質差異很大,因而用途也就不同。所以,人們常說的木材識別指的就是木材樹種的識別,即就是說正確地識別木材的樹種,對於木材的按質論價、合理用材,節約成本有著重要的作用。

識別木材主要是以木材構造特征為依據,一般,針葉樹材的構造比較簡單,構成木材的絕大部分是管胞(木質部輸導結構之一)。其宏觀特征首先是樹脂道、心材與邊材(包括材色)、早材與晚材;其次是氣味、木射線、紋理、結構、輕重、軟硬等。而闊葉的構造特征則比較複雜,歸結起來,首先是管孔、軸向薄壁組織、木纖維和木射線。宏觀特征主要是管孔和軸向薄壁、組織的各種各樣的分布和排列、木射線的粗細、材色和心邊材的區別、波痕的有無等;其次是樹脂道、氣味、結構、紋理、輕重和軟硬等。

對於木材樹種的識別,首先,根據木材有無管孔分別出是針葉材還是闊葉材:如果確定是針葉材,接下來就要觀察是否有無樹脂道,一般來說,有樹脂道的屬於冷杉、杉木、柏木等一類。其次,待分出屬於那種類型的樹種以後,則要更進一步根據樹脂道的大小、早材晚材的變化,心、邊材的區別的明顯程度及木材顏色、氣味、硬度等,確定木材屬於哪一種針葉材。如果確定是闊葉材,首先,觀察它的導管分布情況,判定木材為環孔材、散孔材或半散孔材的哪一種。其次,再根據管孔排列、軸間薄壁組織的類型、木射線的寬窄、材麵上呈現的花紋圖案、心材邊材區別是否明顯以及木材顏色、氣味、重量、硬度等等,最後確定其為哪一種闊葉材。

通常,原木的樹種識別,一般是由表及裏(即由樹皮到木質部),由簡到繁(由肉眼觀察到借助擴大鏡觀察)地逐步深入。如果是帶有樹皮的木材,先觀察從樹皮開始到材身的表麵,然後再看木材的兩端斷麵;若是不帶樹皮的木材,則要從材身表麵至斷麵直接用眼觀察。

另外,對於具有特殊特征的木材,抓住主要特征就可以判明,例如香樟有樟腦氣味,這一點是其他樹種所沒有的,因此可依據氣味這一特殊特征來識別香樟樹;又如黃波欏樹,它有較厚的木栓層,內皮是鮮黃色,呈纖維狀剝落,這也是其他樹種所沒有的。

總之,識別木材的樹種,還可根據木材檢索表去查對,通常,檢索表裏突出而詳細地記載各種樹種的主要特征,它是識別木材的指路牌。一般來說,針葉材比較容易認出,闊葉材則較難以正確定名,最好是借助於顯微鏡觀察,以作進一步的鑒定。最後,值得一提的是,木材的識別最為關鍵的問題就是要十分熟悉木材的構造特征,這就需要在實際生活中不斷積累各種知識經驗,多看、多比、多嗅,反複實踐,反複認識,這將會有助於木材的正確識別。

5.地大物博——我國木材資源分布

我國土地麵積遼闊,資源豐富。其中,僅森林麵積達15894.1萬公頃,森林覆蓋率為16.55%;森林蓄積量112.7億立方米;全國人工林麵積(不含台灣省)4666.7萬公頃,居世界首位,蓄積量為10.1億立方米。

一般來說,森林是木材的家園,也是木材的主要來源地。其中,以我國木材資源為例,主要分布在以下幾個地區:

(1)東北的大小興安嶺和長白山地區。

這裏是我國最大的天然林區和木材生產基地,林木蓄積量占全國的1/3以上,屬亞寒帶針葉林和針闊混交林帶。其中尤以大興安嶺的落葉鬆、小興安嶺的紅鬆和水曲柳最為著名,均為樹種中的優良木材。

(2)西南橫斷山地區、雅魯藏布江大拐彎地區和喜馬拉雅山南坡。

這裏為我國第二大天然林區,林木蓄積量占全國的1/4以上,屬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帶。由於山地樹木呈垂直分布,亦有大量的雲鬆、冷鬆等樹種。

(3)東南江西、福建、台灣等省的山區。

這些地方為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帶,天然林大多已不存在,主要以人工林、次生林為主。

分布著大麵積的鬆木、馬尾鬆等人工林,以及油茶等經濟林木,並有樟樹等優質木材,竹林的廣泛分布是這裏的一大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