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建築藝術家——木材(1)(2 / 3)

第二,按照木材的加工特性又可將木材分為硬木和軟木兩大種。

通常,硬木取自闊葉樹,樹幹通直部分,較短,材質硬且重,強度較大,紋理自然美觀,是家具框架結構和麵飾的主要用材。常見的有榆木、水曲柳、柞木、橡木、胡桃等較為昂貴的種類,使用期較長。

一般來說,硬木質量的好壞與幹燥處理和存放條件密切相關。

例如,一些南方的樹種做成家具後運到北方,普遍有裂縫、開榫等毛病,事實上,這是由其在製作和存放過程中含水率較高所致。同樣,北方的樹種在潮濕的南方也會出現變形、扭曲等現象。正是基於這一特性,現代家具的生產過程中,往往對木材的烘幹或風幹技術和指標提出了較高的要求。

一般,正常的木材按含水率分兩種標準:⑴爐幹材含水率為4%~12%;⑵風幹材含水率為15%。一般來說,符合這個標準的木材,才能用來製作良好的家具。否則開裂和變形是難免的。

軟木取自針葉樹(或常青樹)。一般樹幹通直而高大,易用為大材料,紋理平順,材質均勻,木質較軟且易於加工,因而又稱之為軟木材。其表麵密度和脹縮變形較小,耐腐蝕性強,有不同的抗風化性能,一般不變形、不開裂(這是其優於硬木之處),常用的軟木有紅鬆、白鬆、冷杉、雲杉、柚木、柳桉等。另外,軟木有質地鬆軟的特性,所以,在家具製作過程中,一般又不能作為框架結構的用料,而隻是常用來充當非結構部分的輔助用料,或有時用來加工成各種板材和人造板材。

第三,按照供應形式可將木材分為原條、原木、普通鋸材等。

總的來說,我國木材資源豐富,樹種繁多。全國各地樹木分布廣泛且富有特色,如東北地區主要有紅鬆、落葉鬆(黃花鬆)、魚鱗雲杉、紅皮雲杉、水曲柳;長江流域主要有杉木、馬尾鬆;西南、西北地區主要有冷杉、雲杉、鐵杉等。

4.渾然天成——木材的構造

木材屬於天然建築材料,由於樹種及生長條件的不同,構建特征有顯著差別,因而就決定著不同的木質有著不同的使用性和裝飾性。此外,木材還是一種能夠次級生長的植物,如喬木和灌木。通常,這些植物在初生生長結束後,根莖中的維管形成層開始活動,向外發展出韌皮,向內發展出木材。一般,人們所說的木材是維管形成層向內發展出植物組織的統稱,包括木質部和薄壁射線。

通常,樹木粗分為樹皮、韌皮部、形成層、木質部(即木材)和髓心五個部分。其中,日常生活中經常使用的是樹木的木質部,構造特征如下:

⑴心材、邊材

心材由無生機細胞構成(亦即由過去為邊材的有生機細胞老化而成),顏色比邊材部分要濃,含水量較少,不易翹曲變形,抗蝕性較強;同時,它的利用價值較邊材要高。

邊材是指木材外圍色澤較淡的部分,含水量高,容易幹燥、濕潤、翹曲變形,抗蝕性也不如心材。其功能是自根部輸送樹液至樹葉及儲藏食物以供樹木生長。

⑵年輪

木本植物莖幹橫斷麵上的同心環紋。每一環是一個年輪,包括春季長成的顏色淡而疏鬆的早材和夏末秋初長成的顏色深而致密的晚材。常見於溫帶的喬木和灌木。熱帶喬木因終年生長,年輪多不明顯。一般來說,年輪可推測樹木年齡,其中,年輪中夏材所占的比例越大,木材的強度越高。

⑶髓心、髓線

第一年輪組成的初生木質部分稱為髓心(樹心)。從髓心成放射狀橫穿過年輪的條紋,稱為髓線。髓心材質鬆軟,強度低,易腐朽開裂。髓線與周圍細胞聯結軟弱,在幹燥過程中,木材易沿髓線開裂。

總的來講,顯微鏡下的針葉樹木材結構比較簡單且呈規則分布,它由管胞、髓線、樹脂道組成;而闊葉樹材的顯微結構則較為複雜,主要由導管、木纖維及髓線組成。此外,人們通常把春材中有粗大導管,年輪呈環狀排列的稱為“五孔材”。春材、夏材中管孔大小無顯著差異,均勻或比較均勻分布的稱為散孔材;一般,闊葉樹材的髓線發達,其粗大而明顯。據觀測研究表明,木材中的導管和髓線是鑒別針葉樹和闊葉樹的主要標誌,並且,年輪與髓線賦予木質優良的裝飾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