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婦女的朋友遍天下(2)(1 / 3)

中國婦女同西歐各國婦女日益頻繁的相互訪問,為中國各條戰線的婦女開闊視野提供了機會,藉以吸收和借鑒西歐國家的經驗,為中國四化建設和婦女兒童的事業服務。自一九七九年以來,中國婦女通過考察訪問,對歐洲婦女運動的曆史、婦女組織的狀況、婦女兒童的立法,婦女的社會保險及福利措施、兒童學前教育,對殘疾兒童的特殊教育和少年犯罪等婦女兒童問題進行了探索和研究。有些代表團還就科學技術問題在西歐各國進行了考察學習,並取得了一定的收獲。如一九七八年北京市兒童醫院院長、兒科專家胡亞美參加中國婦女代表團訪問歐洲時,與西歐著名白血病專家就兒童白血病問題進行了學術討論並到醫院進行了考察,這有助於她在治療兒童白血病方麵的研究。北京市建工局一位局長兼建築師一九八五年隨婦女團訪問比利時和法國時,對城市建設問題進行了為期兩周的行家間的接觸和交流。在廢品、垃圾處理的技術方麵以及建築設計方麵,她從比利時的一家工廠獲得了不少有益的經驗。

中國婦女和西歐各國婦女雖然所處國情不同,生活習慣以至政治見解不同,但是維護和平和爭取婦女解放的共同心願已經把中國婦女與西歐各國婦女緊密地聯係在一起。在三十多年的交往中,中國婦女結交了不少為加強西歐同中國婦女間的友誼而不懈努力的朋友。如一九五四年中國婦女代表團訪問法國時結識的法國著名政治與社會活動家李卜考斯基夫人,經過幾十年的交往,她已成為中國婦女最真誠的朋友之一。

同北美洲、大洋洲國家及南太平洋島國婦女的友好往來

中國和美國婦女間的交往有著悠久的曆史。在中國人民進行革命戰爭最困難的年代裏,美國進步女作家安娜·路易絲·斯特朗、愛格納斯·史沫特萊和尼姆·克爾斯(海倫·斯諾)等都曾來到中國,向世界人民報道了中國人民革命戰爭的真實情況,滿腔熱情地支持和謳歌了中國人民和婦女爭取民族解放的事業。一九四九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由於美國政府敵視中國,致使兩國人民和婦女間的關係幾乎處於隔絕狀態。但是就在這個時期,仍有一些友好的美國婦女,衝破美國政府的禁令,來華訪問。

一九七九年一月一日,中美兩國正式建立外交關係,為兩國婦女間的來往打開了一個新的局麵。同年五月,中國婦女應美中關係全國委員會邀請,派出了第一個中國婦女代表團訪問美國。代表團由全國婦聯副主席黃甘英率領,成員有“人大”常委委員、女科學家、女教授、女工程師、少數民族婦女代表、婦女工作者等。代表團由美中關係委員會委員史文森(已故史迪威將軍之女)等陪同,所到之處,受到熱烈歡迎。代表團和女部長、女議員、女將軍等各界著名婦女以及各階層婦女群眾進行了廣泛的接觸,受到非常熱情友好的接待。有一位教授滿懷激情地說,她希望美中人民的友誼大門,將從此永遠敞開。訪問期間中國婦女代表團還應邀出席了由全美各大學婦女研究中心舉辦的協調會議,並介紹了新中國婦女的狀況。中美兩國婦女還就婦女與教育、勞動、衛生、家庭等問題,自由地交流了情況和經驗。一九八三年,全國婦聯書記處書記吳全衡率中國著名女醫生、心理學家、兒童工作者赴美,與美國同行交流了兒童工作經驗。一九七九年和一九八三年,中國婦女應美國婦女爭取國際了解協會邀請,先後兩次派全國婦聯書記處書記張潔等率團訪美,由阿默森夫人(美中關係全國委員會副主席)、亨普希爾夫人(美國婦女爭取國際了解協會主席)等陪同訪問。一九八五年,中國婦女又派以全國婦聯副主席張幗英為團長的中國青年女領導人代表團訪美,同美國政界的女領導人、包括美國國會參眾兩院的女議員、女州長、女市長、女法官,以及美國一些有影響的全國性婦女組織負責人進行了友好會見。美方向中國婦女代表團介紹了有關美國教育製度、婦女參政、婦女教育、婦女就業等共同關心的問題。一九八七年全國婦聯書記處書記關濤應美國大學婦女聯合會邀請率團前往美國訪問。

自一九七九年後,美國各階層、各界婦女紛紛來華訪問。美中友好協會曾4次組織大型的美國各界婦女團訪問中國。美國婦女爭取國際了解協會、美國婦女爭取和平和自由聯盟、美國大學婦女聯合會等相繼組團來訪;此外,還有不少專業代表團,如美國女科學家代表團,美國加州女律師團、美國學齡前和小學教育工作者代表團、美國加州幼教團、美國女心理學家代表團等也都前來訪問。截至一九八七年底,總計有33個美國婦女團前來中國訪問。

通過中美兩國婦女代表團的互訪活動,中美兩國人民和兩國婦女間的友誼得到了恢複和發展,多年隔絕造成的誤解和疑慮也日益消除。以台灣問題為例,不少美國朋友開始認識不清,經過交談解釋,她們才逐步認識到台灣一向就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美兩國應遵守兩國政府簽署的有關公報的原則來處理這個問題。又如在維護世界和平和裁軍問題上,美國婦女在了解了中國的主張之後表示十分讚賞,提出中美婦女聯合起來,為世界和平事業作出努力。對中國的改革、開放,美國婦女十分關心,並提出不少善意的意見,希望中國在吸取西方經驗的同時,要注意避免一些不好的東西。中美兩國婦女間大量的專業交流,如在婦女兒童工作、學前教育、科學技術、法律以及心理學方麵的交流,對加強擴大中美兩國婦女的進一步了解和合作產生了良好的效果。

一九八一年,加拿大國務部婦女地位局組織了一個婦女代表團來中國訪問,其中有大學校長、教授、法官、還有從事農業的婦女代表等。通過這次訪問,中、加婦女之間建立了友誼,開始了比較頻繁的交往。一九八二年,應加拿大聯邦政府婦女地位局邀請,中國婦女派出以農業部副部長曹冠群為團長的婦女代表團訪加,與加拿大婦女界人士就婦女兒童問題交流了經驗。

一九八四年,加拿大國際發展署(簡稱CLDA)與中華全國婦女聯合會開始了婦女項目的合作,通過加拿大駐華使館的“使館支配基金”向中國基層婦聯提供無償援助,推動中國婦女的參與發展。

一九八五年,為了發展中國婦女和CLDA之間的友好合作關係,學習和借鑒加拿大在促進婦女參與發展方麵的經驗,中華全國婦女聯合會應邀派團前往加拿大進行考察。代表團除廣泛會見加拿大各界婦女和考察有關單位外,還聽取了加拿大勞動保護、企業管理等方麵的專題介紹,並與CLDA官員一起參加了為期三大的“婦女參與發展培訓班”,舉行了大小10次座談會和討論會。通過座談和考察,豐富了各自對婦女參與發展的認識,為發展雙方的合作關係,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到一九八七年底,CLDA與中華全國婦女聯合會合作,向中國西南、西北一些少數民族邊遠、窮困地區提供了共24個項目,累計約人民幣100萬元的資助;舉辦了兩期婦聯係統幹部培訓班和部分省、自治區和直轄市婦聯主任研討會;在一些地區發展了養殖業,開辦了小型工廠;組織農村巡回谘詢隊;協助培訓幼師人才等。

早在中國與澳大利亞、新西蘭建交之前,已有少數澳大利亞和新西蘭婦女前來中國訪問。一九五八年,澳大利亞正式派了一個婦女代表團來華訪問。團長羅帕女士是墨爾本大學教授,同時又是澳中理事會成員。她第一次抵達中國時充滿了疑慮。經過多次來訪,她已經成為中國婦女的好朋友。她曾寫了《中國革命曆史》一書,介紹中國的情況。一九六○年,中國婦女應澳大利亞婦聯邀請,派全國婦聯書記處書記趙烽為代表,去澳大利亞參加慶祝“三·八”國際婦女節的活動。

一九八○年到一九八五年,中國婦女應邀曾3次組織代表團訪問澳大利亞,受到各界婦女的熱情接待。代表團還對澳大利亞婦女、兒童工作進行深入的考察,參觀了不少先進的婦女福利設施。澳大利亞婦女組織曾多次組團訪華。中澳兩國婦女間不斷交流經驗,相互觀摩,加深了兩國婦女間的友誼與合作。

中國和新西蘭於一九七二年建交。兩國婦女於一九八三年開始正式組團互訪。第一個應邀訪華的是新西蘭全國婦女理事會代表團,團長為新西蘭知名婦女博依德夫人,成員有這個理事會的主席和新西蘭毛利族有聲望的領導人等。一九八四年,中國婦女應新西蘭婦女理事會的邀請,派團回訪。中國婦女代表團受到新西蘭總理的接見,還出席了有政界、婦女界知名人士參加的招待會。中新兩國婦女的互訪,對兩國婦女間的合作與發展、加強兩國人民和婦女的友誼起到了促進作用。

中國婦女和南太平洋島國過去交往較少。一九八四年,中國婦女為溝通與南太平洋島國婦女之間的友好聯係,派出由全國婦聯書記處書記王慶淑率領的中國婦女代表團,訪問了西薩摩亞、斐濟、巴布亞·新幾內亞等3個南太平洋島國。中國婦女代表團的這次出訪,受到了3國政府官方人士和婦女組織的熱情接待。主人以隆重盛大的傳統儀式歡迎中國婦女代表團的來臨。西薩摩亞元首夫人、元首的姐姐、議長夫婦、斐濟政府部長及大區專員,巴布亞·新幾內亞總督夫婦都專門接見了中國婦女代表團。中國婦女代表同這些國家的上層婦女以及婦女群眾進行了廣泛接觸,建立了初步的友誼。

同年,中國婦女邀請這三個國家的婦女代表團前來中國訪問。巴布亞·新幾內亞婦女代表團是由總督夫人率領前來的。從此,中國婦女架設了同南太平洋一些島國婦女之間友好聯係的橋梁。

中國婦女同國際婦女組織的聯係

中國婦女同國際民主婦女聯合會的聯係

國際民主婦女聯合會(以下簡稱國際婦聯)成立於一九四五年十二月一日。當時正值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不久,由法國婦女聯盟倡議,一九四五年十一月二十六日至十二月一日在巴黎召開了第一次國際婦女代表大會,會議決定成立國際婦聯。它的宗旨和任務是:加強全世界婦女的友誼與團結;完全消滅法西斯主義;保衛婦女的政治、經濟、法律和社會權利;保衛兒童的健康。它的總部設在巴黎。

一九四五年,第一次國際婦女代表大會向中國發出邀請,當時國民黨政府派婦女代表葉南出席了大會。由於國民黨政府的嚴密封鎖,中國解放區婦女聯合會籌委會沒有及時收到大會的通知,未能派代表出席會議,但是,因為中國解放區廣大婦女在反法西斯戰爭中做出了巨大貢獻,在國際上有一定影響,所以在中國解放區婦女代表缺席的情況下,會議仍然作出決議:批準中國解放區民主婦女團體為國際婦聯團體會員,給中國婦女留下兩個理事、一個候補理事的席位,並決定在駐國際婦聯書記處的常務書記中,有一位中國婦女。中國解放區婦聯籌委會接到通知後,於一九四六年四月由各解放區婦女團體選出蔡暢、鄧穎超為理事,丁玲為候補理事。同年五月,國際婦聯電邀鄧穎超參加六月二十七日在巴黎召開的理事會,國民黨政府一味拖延、刁難,不發出國護照,鄧穎超和解放區婦女團體與國民黨政府進行了堅決鬥爭,終未能成行。直至一九四七年二月,中國解放區婦聯籌委會才得以派出蔡暢出席了國際婦聯在布拉格召開的理事會。同年九月,解放區婦聯派陸璀為中國婦女駐國際婦聯書記處第一任書記,並參加了國際婦聯在斯德哥爾摩召開的第四次執委會。一九四八年,國際婦聯在羅馬召開第五次執委會,蔡暢代表中國解放區婦女出席了會議,並當選為國際婦聯副主席。

同年,國際婦聯在布達佩斯召開了第二次國際婦女代表大會,中國派出以蔡暢為團長、張琴秋為副團長的15人組成的代表團出席大會,在會上受到各國代表熱烈歡迎,並交了不少朋友。匈牙利女工、農婦、女學生、女教職員熱情親切地爭相和中國婦女代表握手、擁抱,祝賀中國人民和婦女的偉大勝利並為之歡欣鼓舞。大會領導人讚譽中國婦女代表團是中國婦女英勇鬥爭的化身。這次大會通過了《保衛和平宣言》,號召全世界婦女積極展開保衛和平的鬥爭。在大會上當選的理事中有8位中國婦女,她們是蔡暢、鄧穎超、何香凝、李德全、史良、許廣平、丁玲、陸璀。蔡暢繼續當選為副主席。

一九四九年四月,中華全國民主婦女聯合會成立後,蔡暢主席於一九四九年六月二十三日致函國際婦聯,正式申請全國婦聯加入國際婦聯為團體會員。此後,中國婦女積極參加了國際婦聯召開的各種會議和它組織的活動,並對國際婦聯的工作給予大力支持。中國婦女協助國際婦聯在中國舉辦了兩次大型國際會議,即一九四九年十二月在北京召開的亞洲婦女代表會議和一九五六年四月在北京召開的國際婦聯理事會。一九四九年至一九六五年,中國的理事和婦女代表出席了一年一次的國際婦聯理事會。中國婦女以實際行動多次響應國際婦聯的倡議和號召。如一九四九年十一月國際婦聯莫斯科理事會倡議每年六月一日為國際兒童節,第二年就有51個國家第一次慶祝了國際兒童節。中國也響應倡議,每年六月一日組織各種活動慶祝這個節日;一九五一年中國婦女代表參加了國際婦聯組織的調查美軍在朝鮮暴行的調查團;中國婦女響應國際婦聯呼籲,積極參加了《締結五大國和平公約宣言》的簽名運動。

通過出席國際婦聯的各種會議和參加各種活動,中國婦女結識了很多國家的朋友,差不多每次會後都邀請一些國家的朋友來中國參觀訪問,也曾被一些國家的代表和婦女組織邀請到她們的國家訪問,通過大會接觸和相互訪問,增進了彼此的了解和友誼。

中國婦女曆任國際婦聯副主席、理事、書記處書記的有:副主席蔡暢、楊蘊玉;理事蔡暢、鄧穎超、何香凝、李德全、史良、許廣平、丁玲、楊蘊玉、曹孟君、陸璀、郭建、張潔;書記處書記陸璀、沈元暉、楊蘊玉、吳全衡、戚雲、張潔。

中國婦女參加國際婦聯召開的重大國際會議和其組織的重要活動有:

1.參加亞洲婦女代表會議。

一九四九年十二月十日在中國首都北京舉行了亞洲婦女代表會議。出席會議的有亞洲及其他地區共23個國家、197人。中華全國婦聯主席蔡暢主持了會議,並致開幕詞,國際婦聯總書記瓦楊·古久裏夫人做了《國際婦聯為民族獨立與和平而鬥爭》的報告,全國婦聯副主席鄧穎超做了《亞洲婦女為民族獨立、人民民主與世界和平而鬥爭》的報告。周恩來總理會見並宴請了各國代表,朱德總司令在閉幕式上發表了熱情洋溢的講話。這次會議的主要議題是,反對帝國主義、為爭取民族獨立、人民民主、世界持久和平與婦女解放而鬥爭。大會確定了亞洲婦女運動的總方針與任務,這就是:亞洲一切愛好獨立、和平、民主的婦女,不分民族、階層、政治、宗教信仰,都要團結起來,結成廣泛的統一戰線,反對共同敵人帝國主義,為民族獨立和人民民主而鬥爭。大會通過了關於保衛婦女權利、保衛兒童權利等項決議及《致亞洲各國婦女姐妹書》。這次大會為亞洲婦女解放運動指明了正確的方向,溝通了中國同亞洲各國婦女的聯係,各國代表也加深了對新中國的了解。

2.參加國際婦女對侵朝美軍暴行調查團赴朝調查。

一九五一年五月,來自亞、非、歐、美17個國家的21位婦女代表,受國際婦聯的委托,組成“國際婦女對侵朝美軍暴行調查團”到朝鮮進行實地調查。中國派遣紅十字會副會長劉清揚等3人參加了調查團。調查團將調查結果寫成了《我們控訴》的報告書,由全體團員簽字,印出中、朝、法、英、俄等25種文字的版本,廣為散發。國際婦聯將該報告書分別郵寄給聯合國安全理事會的會員國和聯合國的代表們,並要求提交聯合國大會討論,以揭露美軍所謂在朝鮮遵守海牙公約和國際法原則的偽裝,用大量事實控訴美軍在朝鮮殘害婦女、兒童的暴行,在國際上引起很大的反響。

中國代表回國後,用舉行記者招待會、報告會,印發小冊子等方式,幫助中國人民進一步了解了美軍侵略朝鮮的真相。

3.出席國際保衛兒童會議。

一九五二年四月,以國際婦聯為主組織的國際保衛兒童會議在維也納召開。參加大會的有60個國家的500餘名代表。中國派以康克清為團長的10人代表團出席了這次會議。大會的主題是保衛和平、保衛兒童。中國代表團團長康克清在大會上控訴了日本帝國主義侵略中國的八年中,給中國母親和兒童帶來的痛苦、損失和災難,用大量事實說明了新中國母親和兒童的和平幸福生活。她強調“保衛兒童生命安全,消滅危害兒童安全的戰爭,是世界母親們當前最迫切的要求”。她的報告受到了與會代表的熱烈歡迎。

4.出席國際婦聯第三次國際婦女代表大會。

一九五三年六月,在丹麥哥本哈根召開了第三次國際婦女代表大會。中國婦女選出李德全為團長、章蘊為副團長的30人代表團出席大會。代表團中有工、農業勞動模範,作家,藝術家,科學家,醫務、教育、兒童工作者,婦女工作者以及宗教界等有代表性的婦女。團長李德全在大會講話中指出:“這次世界婦女大會的勝利召開標誌著國際婦女和平民主運動的新階段,它表明了各國婦女運動的成長壯大,表明了我們婦女之間的團結和我們為孩子建設一個和平世界的堅強意誌是不可摧毀的。”副團長章蘊在大會上做了題為《中國婦女為建設祖國、保衛和平而奮鬥》的發言。介紹了中國婦女在祖國建設中所做的貢獻,表達了中國婦女的和平願望,闡述了中國政府的和平政策。

5.出席世界母親大會。

一九五五年七月在瑞士洛桑召開了世界母親大會,出席這次大會的有66個國家的1060餘名代表。中國婦女熱烈擁護並支持世界母親大會的召開,派出以衛生部長、全國婦聯副主席李德全為首的21人代表團出席了大會。中國婦女傑出的領導人、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副委員長宋慶齡發表文章向大會祝賀,表達了中國婦女對即將召開的世界母親大會充滿著熱切的希望。

在世界母親大會上,中國代表團團長李德全的發言受到與會代表的熱烈讚揚。會上各國代表特別是亞、非、拉美代表對戰爭的控訴,以及她們頑強鬥爭的精神,使中國代表受到深刻的愛國主義和國際主義教育。中國婦女代表團回國後,在婦女群眾中進行了廣泛的宣傳,增強了廣大婦女保衛世界和平、保衛孩子的信心和力量,並使她們懂得了婦女在維護世界和平事業中擔負的重大責任。

6.協助國際婦聯理事會召開北京會議。

一九五六年四月,國際婦聯理事會在中國北京召開。這是第一次在亞洲國家召開這樣的會議,這給中國和亞洲其他國家的婦女以很大的鼓舞。中國政府和全國婦聯十分重視這次會議的召開。全國婦聯全力以赴協助國際婦聯做好會議的準備工作。

大會由國際婦聯主席,世界著名和平戰士歐仁尼·戈登夫人主持。全國婦聯名譽主席宋慶齡向大會致信祝賀,蔡暢主席在開幕式上致歡迎詞。鄧穎超副主席在大會上發言表示:“中國婦女要同全世界各國人民一起,繼續堅持不懈地擔負起保衛和平,製止戰爭的責任”。她介紹了中國婦女在新中國建立前後截然不同的狀況,說明婦女隻有參加爭取民族獨立和保衛世界和平的鬥爭,才能改善自己的地位,獲得婦女應有的權利。會議期間,中國婦女代表團對國際婦聯在亞洲的工作提出了幾點建議,主要是希望國際婦聯在亞洲擴大團結麵,尊重各會員團體的獨立自主,作風更加民主化。會上通過了《關於和婦女團體合作的聲明》。聲明表示願意同各種為和平、婦女權利和保衛兒童而努力的婦女組織和個人進行合作。周恩來總理為理事會舉行了盛大宴會,全國婦聯、中國人民保衛兒童全國委員會等5個團體也聯合舉行了盛大招待會。這次大會,增進了中國各界婦女群眾與世界各國婦女之間的了解和友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