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05章 說話晚的小孩智力有問題嗎?(1 / 1)

有些小孩兩歲了,卻仍然不大會說話,甚至連“爸爸”、“媽媽”這些簡單的發音都不會,難道這些小孩的智力有問題?說話晚與智力有關嗎?

其實,語言能力的發展隻是智力發展的一個方麵。語言能力強與智力高有相關性。但是,並不是語言能力不強的孩子將來就智力不好,語言發展好的孩子在智力的其他方麵,如邏輯思維、動手操作等方麵不一定也好。很多智力正常或者智力較高的小孩,語言發育也可能較晚。所以,我們不能僅僅根據孩子開口早晚來判斷其智力高低。愛因斯坦4歲還不會說話,到9歲說話還不流利。

小孩理解一個詞比說出這個詞要早得多。如果經常教孩子生活中的一些人物、物品的名稱,然後向孩子提問,孩子能指認出來,表明孩子能理解所教的,隻是不能說出來而已。假如是這種情況,家長沒必要著急,隻要堅持教,孩子終有一天會開口的。

實際上,每個孩子開口的早晚不盡相同,有的孩子八個月就開口說單個詞,不到一周歲就能說簡單的句子。也有些小孩三四歲才會說話,但智力發育是很正常的。而且普遍來說,女孩的語言能力要強於男孩,這既表現在女孩比男孩開口要早一些,還表現在隨後的語言發展上。

當然,如果一個2歲半的小孩隻會叫爸爸、媽媽,那麼家長就要重視起來,查找原因了。一般孩子言語發育遲緩有環境和病理的因素。

1.環境因素。家庭中用多種方言與小孩講話,例如,父母過分地順從孩子,沒等孩子說要什麼時,就已經把他想要的東西給了他,這種做法會使孩子懶得去用語言表達,習慣用手指去指點,妨礙了學說話;孩子的父親講普通話、母親講廣東話、奶奶講上海話,那麼這個孩子學說話時就會感到無所適從;家長與孩子交流過少,有些家長忙於自己的事,或是自己少言寡語,忽視與孩子的言語交流,使孩子一生下來就生活在很寂靜的環境中,沒有機會與大人講話,說話也會延遲;父母過分地關注孩子的說話,對孩子的說話要求過高,態度嚴厲,這樣會使孩子說話時感到壓力,孩子就更難開口說話了;特殊環境(條件很差的孤兒院)中長大的孩子說話也遲······這些原因都會不同程度地影響孩子開口說話。由於環境因素引起說話延遲的小孩,通過改善環境和加強訓練後,會很快趕上正常。

2.病理因素。一些疾病,如智能發育落後、腦性癱瘓、聽力障礙、兒童孤獨症、中樞神經係統受損或功能失調等,都可能導致說話延遲,同時也存在其他相應的異常表現。輕度智能發育落後的小兒,開始說話的年齡要比正常晚1~3年。

3.有些是和家族的遺傳有關,上輩人說話遲,他們的孩子有的也學話遲。他們雖然一時還不會說話,可是心裏明白,智力發育也並不差。

另外,有的小兒在學走路階段(從扶走到獨走),言語的發育可能暫時性延遲,會走路後言語會很快發展起來。

醫師介紹,智力有問題的小孩子一般從容貌上及長期流口水等現象都可以做一個基本的認定,如果人們卻是擔心小孩的智商問題,也可以選擇去醫院做檢查,以策萬全。

兩個精神病的故事

據說有兩個精神病人,好不容易從精神病院逃了出來。

但出了門還要翻過100道牆,才能到達公路。

他們一起翻了60道牆,其中一個精神病就問另一說:“老兄你累不累?”

另一個回答說:“不累。”

他就說:“那好,不累我們接著翻。”

當翻到第99道牆的時候,一個精神病又問另一個精神病說:“老兄你累不累?”

另一個回答道:“我累啦!我們回去吧!”

於是他們又翻回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