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生物環境一致論之生物進化(3 / 3)

利用“生物會與環境保持一致”這種理論,不僅可以清楚地解釋上麵例子,還可以清楚地解釋其它許許多多的例子,下麵我再舉出幾例分析一下。

有些動物能把自己身上的顏色改變成為與周圍環境相似的顏色,為什麼會這樣呢?這一特性是否為了隱藏自己達到不受其它動物傷害的目的?

其實動物變色是因為那個環境中有某一種或某一些物質會與這些變色動物體內的物質發生化學反應或物理反應,產生的顏色就與周圍環境的顏色相似。至於動物變色,的而且確能達到隱藏自己的目的,但它們並非為了達到隱藏自己的目的而變色,因為每一物種,每一個體其實都有保護自己的目的,假如動物是為了隱藏自己、保護自己而變色,那麼變色就不可能隻是發生在很小數動物的身上。

人在年輕時,頭發是黑色的,但到了晚年,人的頭發就會變成白色,這是什麼原因引起的呢?芍藥有很多種顏色,有紅色、有粉紅色、有紫紅色,甚至一朵花上紅、黃、白幾種顏色同時出現,為什麼會這樣呢?

人在年輕時頭發是黑色但到了晚年會變成白色是因為人在年輕時,身體功能較強和吸收能力較強,比較容易形成一些令人頭發變黑的物質,但人到了晚年,身體功能和吸收能力就會相對較差,較難形成令人頭發變黑的物質,反而形成令人頭發變白的物質,於是人的頭發由於缺少黑色物質和形成白色物質而成了白色。芍藥花所以有各種各樣的顏色是因為芍藥成長直至花開的整個過程,都與各種養份不斷發生化學作用,這樣就會合成各種不同的物質,而這些合成的物質在花朵上表現出來的就是各種各樣的顏色。

生物環境一致論如果說清楚一點,其實是一種物質學說,因此也可以稱為生物物質說。要徹底證實這種學說,還可以有其它的簡單方法:保持生物的不變性,甚至是其它事物的不變性,在不產生相違性的轉變的情況下,即相應物質不轉變成為另外物質的情況下,那麼,在白色的事物中,經過提煉,一定會找到與之相對應的白色物質;在黑色的事物中,經過提煉,一定會找到與之相對應的黑色物質;在青色的事物中,經過提煉,一定會找到與之相對應的青色物質;在紅色的事物中,經過提煉,一定會找到與之相對應的紅色物質;在黃色的事物中,經過提煉,一定會找到與之相對應的黃色物質;同樣,在酸的事物中,經過提煉,一定會找到與之相對應的酸物質;在甜的事物中,經過提煉,一定會找到與之相對應的甜物質;在苦的事物中,經過提煉,一定會找到與之相對應的苦物質;在辣的事物中,經過提煉,一定會找到與之相對應的辣物質。之所以有這樣的現象,其實在於各種事物包括生物體身上的每一個組成部分其實都是由相對應的各種物質構成的。而這相對應的各種物質正是事物本身的物質與環境物質之間的互相作用形成的。

拉馬克曾有這樣的一個見解:“無機物在適宜條件下能產生低級生物”。這個見解是正確的。生物本身就來自於無機物,假如條件適宜,從無機物中產生出低級生物這一點是能夠達到的,隻不過,低級生物進化成為高級生物的環境已經變化,而且生物的進化是一個極之漫長的過程,因此已很難再有什麼條件使我們能夠看見它們進化成為高級的生物。拉馬克又認為:“生物具有從低級向高級發展的傾向;生物會適應外界環境的不斷變化而發生變化,於是不斷產生新的物種新的類型”。這兩個見解也基本上正確,但必須建基在適宜的環境下,否則不可能達到。

在生物的傳代上,拉馬克和達爾文都以獲得性遺傳來解釋,但後來有另外的學說發展出“基因”的說法,現時也較多地采用這種說法。基因其實就是一種與環境保持一致而發展出來的較穩定的載體。由於此因,在一般情況下生物不會輕易發生大的變化,各物種會一代一代地累積小變異,以基因不斷地傳載下去。但是,假如某一些物質與基因產生的化學變化太大,下一代生物就會發生突變。不過,無論是漸變還是突變,都是生物體與環境物質相互之間作用亦即生物與環境保持一致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