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我太不對了,不該跟你生氣,給你臉色看。”
這時,安東尼奧和他的妻子又是相對一笑,所有的不快都煙消雲散了,夫婦倆商量著如何安排未來兩周的生活。
事實上,夫婦之間是需要忍讓的。如果不能忍讓的話,就會怒目相向,久而久之地形成一種影響極壞的心錨,也就產生了兩人在一起不好最終導致分手的念頭。因此,夫婦之間要想白首偕老,就必須努力培養雙方都能接受的積極心錨。
涉彌爾女士堅信這一點,她在處理婚姻和家庭問題時,常常幫助夫妻二人建立良好的心錨。並且,沙彌女士還要求夫妻二人說出對對方不滿意的緣由,發泄出心靈的不滿。這樣一來彼此了解越深,心錨越接近,那種不好的心錨也會消失的。否則的話,不說明原因,隻是一味地發泄不滿,最終肯定會導致勞燕分飛的。沙彌爾女士總是讓夫妻倆互相注視著,像剛談戀愛的那樣訴說心中不滿的原因,並且盡量想一想對方的優點。如此一來,他們便可以在心錨的指引下,盡釋前嫌了。
安東尼奧發明過一種“左右手交替”的處理消極心錨的方法,那就是:在你處於平靜之中時,總想把你確認的積極的良好的心錨放在你的右手掌心,把你的那些令你神魂顛倒的快樂時光也在想象之中放入你的右手心,把你的那些英氣勃發的驕人事跡也放在右手心;而且,你要始終去冥想那些事情的具體狀況,好好體會各種感受。然後,合攏右手指,抓住這些積極的心錨,不要讓它們跑掉了。
你的左手掌呢?顯然,一切都是跟右手掌相反。把左手掌裏儲滿消極的心錨。
最後,你將左右手互相傾倒,就好像你的手掌是一個裝滿了水的鏡子,把右手裏的積極心錨倒入左手之中,直到你的意象中消極的東西完全被積極的東西吞沒了!
這樣的練習,隻要你反複地做很多次,你就會沒有多久感受到控製心錨的威力的。你會覺得心神俱爽,所有煩惱和憂愁都沒有了影蹤。
其實,這裏麵也沒有什麼奧妙。隻有一個原因:消除消極的心錨,建立積極的心錨。這是一個人能否在人生之中取得成就的關鍵,也是一個秘訣。
如果讀者讀到這裏已說明白的時候,就可以去模仿別人積極的心錨,建立自己的與之類似的積極的心錨,那麼就會取得像別人一樣的成功。這個原理正在於“左右手交替”的妙處。
建立自己的價值體係
“人們隻有各施其能
才可以問心無愧。”
——瑪師駱
無論是日月星辰、江河湖海,還是機器電腦、人體構造,萬事萬物都必須彼此分工,又相互協調、支持和默契配合才能發揮出最佳效能,也不能正常運行。否則,若各顧各的,互不理睬,要不了多長時間就會四分五裂,難以為繼的。
就人類而言,群體之中也要求分工、配合;個體的言行舉止也定如此。人們常說的“心口合一”就是這樣的,如果我們言不由衷、行不由心,就會在內心產生激烈的痛苦和矛盾,成功也就遙遙無期了。不僅我們的行動要與內心保持一種默契,而且內心的各種念頭與觀念也需要彼此協調。否則,在內心的混亂不堪中,我們是無法追求自已的夢想的。置身於人類群體之中,每一個都必須讓自己的內心也盡量地跟大多數人的內心保持獨立之外的協調一致,否則隻會吃苦頭、碰壁乃至失敗的。這種絕大多數人內心共同的東西,是衡量一切內心思想的準則,它就叫做“價值體係”。
價值體係就是人們心目中的區分是非好壞黑白的標準。一般地來說,人們的價值體係指引著人們的行為,引導著人們追求健康完美的人生生活。價值體係在每個人的咫尺,決定著每一個人的行為、生活方式及人生態度等等。價值體係就像電腦裏的執行程序一樣左右著每一個人的生活,包括他的衣著打扮、居家旅行、道德標準、文化教養等等。總之,它主宰著每一個人的人生,是每一個人立身處世的準則。
價值體係的決定性作用,使得它成為激發人的潛能的最關鍵的一環。它使人們得以了解、判定自己,評判別人和社會。一切人世間的現象都逃不脫價值體係的製約。
那麼,價值體係既然與激發潛能有關,它又是如何起作用的呢?
回答這樣的問題,首先必須弄清楚價值體係是怎樣產生、如何形成的。當一個人一出生,他的父母親就會向他灌輸一切: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該看的就看,不該聽的則不能聽,相信什麼不能相信什麼……而這一切,又都是父母親從自己的認識和理解出發,從自己的價值立場出發,通過賞罰的形式表達出來。因此,孩提時代的價值體係基本上是秉承父母親的,是父母用賞罰的最直接的形式灌輸的。
一旦慢慢長大,兒童的價值體係就開始受到周圍環境的影響。在一起玩耍的夥伴們成為小孩子價值觀念的最直接的來源,因為一群孩子所認定的價值體係絕對要淩駕於一個孩子的價值體係之上的。這就涉及到價值體係的改變等問題,這些改變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麵:
首先,一個人跟朋友的往來,哪怕是童時夥伴,也會因為彼此影響而彼此之間改變著價值體係。一生中,新的朋友會帶給這個人新的價值體係。
此外,害群心理也使價值體係發生改變。人們的英雄崇拜、名星崇拜、領袖崇拜、個人崇拜都會改變人們的價值體係。比如本來不吸毒的人因為崇拜某位吸毒的明星,也會改變對毒品的看法。
當然,個人價值體係的形成也不一定要受名人的影響。
賞罰製度是價值體係改變的另一個重要原因。在某家公司裏,老板對認為對的或錯的,職員們可能開始不會接受,但是如果那些接受的職員受到的賞識、升遷多而且快,那麼職員們的價值體係就會開始改變了。
同樣,當每一個人的奮鬥目標或自我確認發生了改變,他的價值體係也會隨之改變的。例如一個人想當老板,就會改變以前那種打工仔心態建立起來的價值體係。因為身份變了,目標也不一樣了,隨之而來的衣著打扮、朋友、為人處理也會統統隨之改變的。
對於同樣的一件事情,每個人的看法都不一樣,因為他們的價值觀不一樣,每個人判斷事物的準則也就不同了。例如一位女子,有人認為她美得很,有傾國傾城之貌;有人卻認為一般的五官端秀;有的人則認為其醜無比……
人與人之間,價值體係是有差異的,國與國之間的價值體係也不一樣,如差異太大,兩個人之間的疑慮、矛盾則不可避免;兩國之間的摩擦、衝突也會發生。
不過,最為緊要的是要充分了解自己的價值體係,因為就算一個人,其價值觀也有差異的,往往會出現某種特質優於另一種特質的現象。例如:
有人為了朋友兩肋插刀,有人是誠實君子,不欺暗室;有的人視愛情為生命,有人視事業為一切;有的人貪生怕死,一心長生不老,有的人壯士輕身,……這些特質往往可以出現在一個人的身上。主要是因為價值體係不是一個孤零零的觀點,而是各種念頭的彙合,各種念頭的支持與契合,這些觀念又形成一種層次性的構造結構。
要理解一個人,就必須了解他的價值體係,必須了解他的價值體係上的層次結構。同樣地,要了解自己的價值體係,則首先必須弄清楚價值層次。
價值層次首先有一個基本的價值觀,在心目中有一個先後、主次之分。比如一個人交朋友,就有十四種價值要素,它們分別是:尊重、愛心、聯絡、趣味、支持、創造力、好感自由、挑戰、美國、默契、誠實等等。
這些要素在一個人心裏的排列,肯定是人人都有不同的,這種排列的不同就是一種價值體係裏價值層次的區別。就以此為排列提出問題:“對於交友,你認為什麼為最重要?”也許,答案是“幫助”,也許是“快樂”,也許是“愛心”……等等。從答案中可以分出價值要素的相對順序。
同樣的道理,人們在家庭、工作等方麵也可以依照“交朋友”這樣的方式,建立起自己的價值體係,尤其是價值層次。這樣,更能夠找出許多人生在各方麵的價值層次來,往往會因為某些價值要素的出現而大為驚訝的。
一個人隻要全神貫注於自己的價值層次,就能理解自己為人處世的動機,永遠也不會因為人處事而出現內心衝突十分激烈的情況。當然,必須弄明白那些價值要素的具體含意。比如“關心”,你可以問一問自己:“該怎麼做才會產生被關心的感覺呢?”“是什麼使你關心那個人呢?”“我怎麼知道別人不關心我呢?”……這樣的追問就會使你確切地得知“關心”的含義。
每一個人的價值層次,你都可以略其一二地了解其重點,而不是要全部掌握。那些跟自己關係十分密切、親近的人,他們的價值體係和層次是你必須掌握的。如果你知道了這些,就可以跟對方保持十分融洽的關係。這種掌握與了解其實很簡單,你隻要時刻保持注意力集中地傾聽他人的談話即可。要仔細研究他說話的注意力集中地傾聽他人的談話即可。要仔細研究他說話的遣詞造句,針對性地抓住他心中的價值需求,最終確定的價值層次。
在探測他人的價值體係、價值層次、價值觀念方麵,很多方麵都要人們掌握這一點。比如身為公司的經營者,就必須能夠了解下層的價值需求。這樣,公司的職員才會努力工作,他們的價值觀得到重視後才會為公司作出貢獻,否則他們會心不在焉或敷衍了事地工作,最終導致公司的經營業績下降。
一位經營者怎樣去了解職員的價值構成呢?主要是了解他們的價值構成的要素,比如詢問其選擇公司的主要原因是什麼,離開公司的原因是什麼?被問者往往會說一些相關的因素,如富有活力、薪水高、沒有信任感、沒有愛心等等。
做這些問答式的調查當然要花去一些時間,但是很有必要也非常值得。公司的經理知道了下屬的要求,再去對症下藥地幫助下屬,必然能使職員們心甘情願地為公司創造財富。這不一定是要經理發紅包,也不一定是要給他很高的薪水,而是要滿足職員心中的價值需求,有時是一種極高的信任感,有時是一種工作時的快樂,有時又是一種穩定感、安全感。總而言之,必須讓職員的價值層次上的最大需要得到滿足,這樣才能激發其創造能力,否則他們便不會努力的工作。
價值的作用是什麼呢?價值體係又是如何起作用的呢?
馬丁·路德曾經說過人生之中如果沒有值得以性命相搏的事情,這樣的人生就是蒼白無力的。這句名言顯示出了價值的作用——那對人生的影響、價值體係在人的大腦中的一種潛在的發號施令的方式影響著人的思維方式,並且能夠主宰人們對外界的反應。相同的價值觀能夠把人們聚集在一起,使人們抱成一團,眾誌成城地成就一番偉大的事業。斯巴達克之所以能帶領70多個奴隸跟羅馬帝國抗衡,就是因為這些角鬥士們都有一個價值觀:反抗奴隸主的暴政。曆史上還有許多類似的例子,都是支撐著人們信念的價值觀在起作用,那些人所創就的偉業都是價值觀發揮出巨大的威力。我們如果能夠找出與我們的價值觀、價值體係一致的同伴,我們也可以創就一番偉大的事業。
打一個比方,價值觀和價值體係就像我們的地圖在指引著我們前進。如果每一個人在某個地方都使用不同的地圖,那麼這一群人就很難一道同行。因此,相同的價值要素、價值觀和價值體係是人們彼此之間形成共識的基礎,如果兩個人擁有相同的地圖,那麼他們就能一路同行,因此有了共同的目標和共同的利益,也就可以有持久的相對穩定的關係。否則,兩個人總是風馬牛不相及地前行著,根本沒法建立穩固的關係。
話又說回來,世界上沒有絕對的事情,兩個人就算價值要素、價值觀、價值體係完全不同,也可以試著尋找契合點,主要的方法則在於:
首先,以共同的認識,從那些相近的價值層次上尋找共同點,使之達成共識,建立一種雙方都認同的價值要素。
然後,由這些價值要素去擴展雙方共同的價值觀,並用此來消除彼此之間的分歧。
最後,以自己的全部能力來幫助對方實現他的最大願望。
這引進方法,既是談判(無論政治談判、商業談判、軍事談判)、商戰的主要方法,也是一個人在生活和工作中與他人建立良好關係的法寶,也是價值觀的作用及威力所決定的。
此外,價值體係對人的影響還有許許多多的方麵,並且對每一個人都發揮著不同的作用。價值體係主宰著我們人類的所有言行,決定著哪些事該做,哪些事不該做。如果一個人掌握了另一個人的價值體係,那就可以使對方做出許多事情出來。這對於利用他是有益的,對於與人交往更有利的。
安東尼奧曾經幫助過一個浪子。那位年輕人一直都是放蕩不羈的,誰也拿他沒辦法,其父母都差一點被氣死。安東尼奧發現這個青年的價值體係,找到了年輕浪子所追求的生活目標;安全感、快樂和信任。如此一來,安東尼奧開始對症下藥地幫助那個年輕人了。
因為安東尼奧始終認為一個人是否虛偽,是這個人被鼓舞著的價值體係作用的結果,所以他對年輕浪子做事不顧後果的行為作出了解釋:他的淺見使他隻能為尋找暫時的安全感、快樂和信任而大膽妄為。他的性格實際上是受其價值體係支配著的。
安東尼奧認為,要想了解和鼓勵自己和他人,最好的辦法在於把性格模式與價值體係相結合,不斷地注意價值觀的改變。有時候,價值體係的變化既快又顯得不知覺,變了之後一個人也完全變了。因此,安東尼奧耐心地給那個年輕的浪子解釋起來:
“你在外麵鬼混,雖然你很快樂也很安全,但是你的父母認為你不是這樣的,因為他們不知道你在那裏在幹什麼。如果你出了什麼事情,你的父母會把你送進教管所,或許你會被關進監獄呢。因為,你的父母都管不住你,那隻有把你放到可以管住你的地方了。這樣一來,你就會發現自己錯了,為了短暫的一時的快樂與安全感,而且這種感覺並不一定真實,你將會失去長久的安全感,會得到無窮無盡的猜疑,毫無快樂可言,有的隻是痛苦。”
“那麼,你該怎麼辦呢?”
安東尼奧的話使那位浪子不得不考慮自己的行動,他又接著建議道:“隻有家,才是你最安全和最受信任的地方,也隻有家才使你像一個快樂王子。因此,你務必於每晚十點鍾以前回家,馬上找一份工作,再做一些家務事。這些都是你必須馬上去做的事情。”
那個浪子的性格是一種追求滿足的性格,一旦他覺得缺少什麼東西,他就會努力去追求。在安東尼奧地說服下,他努力地改變自己的言行,開始變成一個人見人愛的好孩子了。
這其實也是價值體係在起作用,浪子回頭的經過體現了價值體係的巨大威力。一個人的價值體係自己並不一定能確地知道,但是一旦知道了,他就會努力向前,爭取建立有益的價值體係,獲得人生的輝煌成就。
有一點很重要,那就是我們的價值觀是要發生改變的。世界上沒有一成不變的東西,我們無時無刻不在模仿著別人,尤其是那些成功人士。別人也在以我們為學習楷模。模仿的原因是什麼呢?就是因為被效法的對策有強有力的價值體係和表裏一致的行為。價值體係的對或錯,暫且不說,但是有效的價值體係確能使我們改變、成長、興盛。
決定一個人的成功,有很多原因,但最終的因素隻有一個,那便是價值體係。每一個成功的人都擁有使他得以安身立命、能夠一往無前的價值體係。所以,我們若想成就一番事業,就必須建立自己的價值體係。
努力拚搏,
建立了自己的價值體係,能為打開心靈的寶庫找一條捷徑,多一點成功的能力和決定因素,但是每一位探索者遠不能就此斷言自己能夠一帆風順地到達成功的彼岸。
雖說是“條條大道通羅馬”,人生的路途終究可以到達終點,但對於一個矢誌成功的人而言,建立了優良的價值體係之後還要看到:在未來的路途上,還有許多困難,還有可能會在荊棘叢生的道路上跋涉,有可能使人生的航船遇到暗礁和險惡的風浪。這些又極有可能消磨人的鬥誌,使人安於現狀而不思進取,因此,安東尼奧給每一個人一份忠告與建議,提醒大家在前進的路上,不得不麵對五件事情……
第一件事,自然是怎樣麵對逆境。逆境既給人帶來折磨,也能造就人才。
有一件事使安東尼奧銘記不忘:在波士頓辦研討會的時候,他碰上了一個流浪漢,當時,夜色闌珊,安東尼奧正徘徊在市中心的廣場上,突然發現一個醉鬼向他走過來。這時,無心於流覽那些街頭建築的安東尼奧,看到了滿身酒氣和滿麵愁容的流浪漢,“這個家夥是糟老頭子,一定是來討錢的。”
果然,流浪漢哀求道:“先生,行行好,賞我一塊錢吧!”安東尼奧動了憐憫之心,就開口問道:“一塊錢,你就隻要一塊錢?”流浪漢以為麵前的年輕不肯給,就肯定地點了點頭。結果,安東尼奧掏出幾個硬幣,拋給那個老頭子,同時感歎道:“人生的關鍵在於,你要求多少就能得到多少?”聽得直發愣的老頭兒,蹣跚著離開了。安東尼奧卻想起在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