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保存對象的需求
如何判定不同的保薦對象,最關鍵的是明白保薦對象的不同需求,保薦對象的需求最有可能轉化為加入直銷的動機。
人的需求表現在各種不同的方麵與層次,身體、生活、家庭、愛好、人際關係、成就感等等。有的需求比較容易知道,例如,當直銷商聽到有人發牢騷:“我最近生了很多暗瘡,試了幾種方法都搞不好。”馬上就會想到讓他試試暗瘡膏。但有的需求藏在人的心靈深處,沒有深入的溝通就不可能了解。
如何才能與人深入地溝通呢?惟一的途徑就是關心他人。當通過關心他人了解到對方的需求之後,直銷商要切記不要自己“包醫百病”,而是要做一個愛心使者的角色,這是保薦工作至關重要的一環。許多直銷商就是因為自己充當“包醫百病”的角色,結果處處碰壁,最後剩下滿腹牢騷“好心沒好報”。
23.利用借力原理
有些不懂直銷的人以為,直銷隻要產品好,價錢合理,憑自己的人際關係及麵子就可以成功,其結果往往是事與願違。
與一般的推銷不同,做直銷絕不能憑一己之力,而是要借助各方麵的力量。直銷與傳統生意隻有一字之差,傳統生意需要“借錢”(集資貸款),直銷則需要“借力”。
為什麼需要借力?這有一個基本原理。直銷商的保薦對象大部分是從熟人朋友開始的,朋友關係有其方便之處,就是可以談心事,容易了解對方需求;但朋友關係也有另一方麵的特點,有句話說得很形象,叫做“朋友可交不可教”,意思是朋友可以平等地相互交往,但不可以居高臨下地教育。不隻是朋友,所有身邊的人都最不容易教育,古人說“易子而教”,即使是自己的孩子也要請人去教。直銷商的保薦對象恰恰是從身邊的關係開始,所以,切忌自己去教導,要懂得借力。
25.ABC法則
ABC法則根據借力原理而創造,是最常見的直銷保薦法則,常用而不衰,可見其生命力。
在正規直銷行業ABC法則中的C是保薦對象,B是保薦者,A則是保薦者借力的對象。借力的對象可以很廣泛,包括B的上層直銷商、各種說明會及其主講者、直銷組織成功者、公司的形象代表等等。在這種ABC的關係中,C角色代表的是需求,A角色代表的是希望,B角色代表的則是一座橋梁。B的作用就是在C需求與A之間架起一座橋梁,使兩者達成充分的溝通,幫助C的需求找到實現的希望。從這個原則出發,B可以根據C的不同需求,借助不同的A的力量。
1.愛用者保薦ABC
如果保薦對象C的需求是關心自己或家人的身體健康、保持青春等,保薦者B如果覺得產品效果非常顯著,也可以現身說法,在這種場合,產品的功效就是A;但如果B想要保薦C成為長期的愛用者,就要借助更有力的A。因為C與B相熟,C知道B並非健康或護理專家,要使C對產品建立信心,B就要向C推舉專業的產品說明會及專業的主講者,或產品分享的家庭聚會等。因為在這些場合,C會獲得很多專業化的知識,或者會看到更多人的使用功效。
2.經營者保薦ABC
如果保薦對象C的需求是在事業方麵,這種人就是潛在的經營者。經營者的保薦更需要ABC法則,這時,保薦者B應做好如下的工作;
(1)讓保薦對象C看到公司的企業形象,使C對公司的文化與實力產生良好的印象。
(2)邀請保薦對象C出席團體或公司主辦的創業說明會(事業發布會)。在直銷的活動中,創業說明會是最好的保薦場合,因為創業說明會的內容具有很強的係統性與專業性,對直銷理念、公司、產品、製度、市場、成功要素、支持力量等都有詳盡的說明,而且,主講者通常都是成功的直銷商。在這樣的場合,C會親眼看到成功的典範及有力的支持,最容易引發C的創業動機。
(3)請上層直銷商與保薦對象C做個人溝通。上層直銷商經驗豐富,曾經幫助很多人通過直銷實現自己的需求,因此,在與保薦對象C的溝通過程中,會幫助對方選擇與確立自我定位,作出切合個人實際的創業規劃。
3.人的推銷
細心的讀者會發現,海外直銷商經常說“推銷”,但直銷商所說的“推銷”,並不是推銷產品,而是推銷人。要按ABC法則做好工作,關鍵是要推銷人。所謂推銷人就是推銷一切擔當A角色的人。
上文說到,B要借用A的力量給C提供支持,幫助C實現自己的需求,因此,A在ABC三方的關係中就成為最重要的角色。這樣一來,能否充分地突出A的重要性,就成了能否按ABC法則做好工作的關鍵,而這個關鍵工作需要B來完成。
在傳統的工作中,每個人都希望突出自己的重要,都希望做A的角色。但在直銷中卻恰恰相反,誰能夠突出別人的重要,誰能夠做好B的角色,誰就容易取得成功。
ABC之間的關係更加確切,在這樣的關係中,經過B的推銷,A已處在一個理想的高度,對C有一種特殊的吸引力,俗語說:“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人總是希望向上爬,這時,B甘願自己作為一列樓梯,讓C踏過去靠近A。由於B事先使足了推銷的功夫,所以,A與C一經溝通就會水到渠成。
26.訓練是直銷的特有行為
訓練是直銷特有的行為。雖然今日各行各業都開始重視訓練,但是,像直銷這樣把訓練作為日常運作的一部分,還是十分少見的。
凡是對直銷稍有所知的人都知道做直銷要經常開會,經常聽講座。利用開會做生意,是直銷的特色。所以,直銷界有一句名言,叫做“沒有開會便沒有直銷”
27.知識型銷售
從事直銷是從學習開始的,海外直銷的會場上,每位直銷商手裏都拿一本筆記本,認真記下台上主講者講的每一句話。在很多直銷組織也會看到這種情況,在歡迎新直銷商加入時,贈送的禮物也是一本筆記本。
直銷的銷售方式在很大程度上是知識型銷售或教育型銷售,銷售的過程也是傳播知識的過程。直銷所傳播的知識從健康生活到人生規劃,包括很廣,所以,當你看到直銷會場時,會覺得不像店鋪而更像在培訓學校。直銷是讓人在接受一種觀念的基礎上,接受產品或事業。
因此,要想做好直銷,首先要有學習心態。
28.凝聚組織
因為直銷是無店鋪銷售,而且直銷商大部分是兼職,所以直銷商相聚的場合主要是訓練會場,會場因此而具有凝聚組織的功能。如果沒有會場的凝聚,直銷組織很快就會變成一盤散沙。
29.補充能量
海外一些直銷商將會場的凝聚及訓練稱為“充電”。這種說法十分傳神,直銷商的確需要隨時充電。在平時,直銷商的直銷活動都是個別進行的,而且在活動過程中,經常會遇到抗拒、挫折等這樣那樣的問題,從而影響心理與情緒。麵對這些情況,組織的訓練就好象充電器,可以給組織成員補充能量、提升熱情、激發鬥誌。經過這樣的充電,直銷商就會信心百倍地迎接新的挑戰。
30.目標與計劃
直銷雖然是個人自由度較大的銷售活動,但是,如果漫無目標、毫無計劃,也是沒有結果的。直銷的目標與計劃主要是通過組織的訓練來明確,直銷商根據目標與計劃,展開直銷活動,上層直銷商也會根據直銷商的目標與計劃給予支持。
31.經驗與文化複製
直銷是一個不斷複製並在複製中發展的事業。直銷的複製主要有兩方麵內容:一是成功直銷商的經驗;二是直銷的組織文化。而這兩方麵內容都是通過組織的教育訓練來傳承的。國外直銷企業及直銷組織都非常重視教育訓練,在許多直銷公司,都有專設的教育訓練的會場,有許多規模比較大的直銷組織還開辦自己的教育訓練中心。
綜上所述,直銷的基本行為猶如一部環環相扣的四部曲。直銷商從自用產品開始,然後將用產品的感覺與人分享,在分享過程中將愛用者與經營者保薦到直銷網絡中來,通過教育訓練使被保薦的經營者也學會這四個基本行為,於是,便開始新一輪的循環。用產品→分享→保薦→訓練→等等,循環往複,以至無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