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6章 灑在湛藍色水麵上的珍珠(3)(2 / 3)

1945年12月12日,中國政府建立起了“南沙管理處”,這個機構隸屬於廣東省政府,並且修建了電台和氣象台。

1946年10月5日,法國強盜來了,他們派軍艦登陸南沙群島的南威島和太平島,並且在島上建立了石碑。當時,中華民國政府對此提出了抗議,並且還與法國方麵決定進行談判,後來因為越南戰事緊張,法國就自動放棄了談判。

1946年的11月24日,中國政府派出了“中業號”和“永興號”、“太平號”、“中建號”4艘軍艦,由廣州出發,前往西沙、南沙等,進行接收。在12月12日,負責接收南沙群島的“太平”和“中業”兩軍艦抵達了太平島,為了紀念接收工作,就以“太平”軍艦給該島命名了。還在島的西南方防波堤末端上豎立起來了“太平島”石碑,在島的東端另外立起“南沙群島太平島”石碑。

現在,太平島已經成為中國台灣漁民的一個漁業補給基地,在島上設立了南沙醫院、氣象觀測站和衛星電訊通訊、雷達監控等設備。有台灣“行政院海巡署”和海軍氣象人員駐紮在島上。

太平島上建有碼頭,還建設有直升機平台,有可以供飛機起降的簡易機場。

5.永暑礁上麵的風景

永暑礁這個名字,確實是起得名副其實。這裏屬於典型的熱帶海洋氣候,一年四季都是炎熱逼人。

南沙群島中的永暑礁位於北緯9度、東經112度的範圍之內,處於太平島與南威島的中間。永暑礁在東北向西南方向上延伸了大約26公裏,寬大約7.5公裏,由多個暗礁和沙灘構成,在低潮的時候有些礁石露出水麵,在高潮的時候大都淹沒在水中。

永暑礁的主礁盤長度大約有4公裏,寬度大約有1公裏。

在1935年公布的名稱是十字火礁或西北調查礁,在1947年和1983年公布的名稱就是永暑礁。

到了1988年的1月,中國應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要求,在永暑礁建設起來了有人值守的海洋觀測站,從那個時候以來,這個觀測站獲得了大量的南海海域水文氣象資料。

永暑礁還是我國在南沙守衛著的各個礁盤中建設麵積最大的一個,其建設的時間是最早的,設施也是最為齊全的,而守衛在那裏的官兵們也成了茫茫大海中難得一見的風景,正是有了這道迷人的風景線,國人對於南海的整體發展前景才能有所展望。

直射下來的陽光炙烤著大海中的每一座礁盤,守衛在哨塔上的“南沙兵”們,皮膚都被曬得發黑。要想知道“南沙兵”之中誰的訓練成績好,看誰的臉最“黑”就行了。用守礁官兵們的話來說就是,臉黑不黑是他們評判訓練成績最好的標尺。

連續不斷的酷熱,可不隻是曬黑了守礁水兵們的麵孔,而且還蒸發了礁盤上的水分,因此可以形象地說這個地方是大海中的沙漠,這裏最多的是水,同時最缺少的還是水。水兵們在這裏一邊忍受著海浪和熱浪的雙重衝擊,一邊為祖國守衛著每一座海上的上甘嶺。

在這些島礁之上,守島軍民的各種生活用品和軍需物資、裝備器材,不管大小、重量,每一件都是人們從大陸上運來、從船上卸下的,就算是島礁上的每一把泥土、每一滴淡水,也都要從大陸上用船運到島礁上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