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一贏則億贏,一輸則億輸(1 / 1)

人生在世,甚至於其它生物,為了生存,必然須要盡力地追求和維護自身的利益,特別是生存的利益,當自身的利益受到損害時,就會產生抗拒,並作出相應的抗拒行為。趨於利益就是人甚至是其它生物行為的第一大規律,避免損害就是人甚至是其它生物行為的第二大規律。

兩個人合作或多個人合作,有時會雙贏、多贏;又或者會雙輸、多輸。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行為結果呢?之所以雙贏、多贏,其實是這些人都追求共同的利益,而不對他人的利益作出損害,因此雙贏、多贏;之所以雙輸、多輸,其實是這些人都互相損害對方的利益,因此雙輸、多輸。所以互利互助互惠,大家開開心心各有所得,是一種雙贏、多贏的行為;至於你損害了我的利益,我要報仇,於是互相指責打罵報複報仇,那最先損害他人利益的人也為此而付出代價,這是一種雙輸、多輸的行為。

人類社會中,不但會出現雙贏多贏、雙輸多輸的局麵,甚至會出現一贏則億贏、一輸則億輸的局麵。德國的元首希特勒上台後、意大利的墨索裏尼登上首相的寶座後,都實行了獨裁統治,並挑起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由於追求利益的行為不恰當,給世界帶來了重大的災難,這就是一輸則億輸的局麵,亦即是一人的做法不當,帶來了以億計的人共同出現利益損失,所以選擇一個國家的統治者真的不可不小心。至於我國的隋文帝楊堅,結束了長期的內亂,給全中國帶來了安定與和平;又或者是中國清朝的康熙和乾隆,開創了“康乾盛世”,為人民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利益;這都是一贏則億贏的局麵,亦即一人的做法得當,為以億計的人帶來了利益得著,這就是選擇一個對的國家統治者的好處。

我曾看過一篇文章,他提問唐太宗李世民在玄武門兵變時殺害了兄弟,隋煬帝楊廣則創建了對後世影響深遠的科舉製、對開發西域也進行了部分的有利舉措,為什麼是李世民得到了舉世的讚譽,而楊廣卻是臭名遠揚呢?其實這是因為李世民在玄武門兵變時殺害兄弟是迫不得已,而且他統治時為舉世帶來了巨大的利益,他的出發點從來不是為自己的利益而不顧人民的死活;相反,楊廣荒淫無度,為了一己私利完全不顧人民的死活,這是完完全全自私自利的統治者,甚至不能算是一個好人,這樣的人怎配有大的讚譽呢?李世民的例子是一贏則億贏的典型,而楊廣的例子則是一輸則億輸的典型。

有一句說話,叫做“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為什麼“己所不欲”?因為這對自己有利益的損害,所以別人施於己身時,自己會不喜歡,而自己不喜歡的,施於他人身上時,他人也會不喜歡,所以自己不喜歡的,也要“勿施於人”。這是造就多贏局麵的重要行為前提和重要思慮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