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真正的無車小區
在這個小鎮上,街頭停車位、家庭車庫、汽車道都是被禁止的,私車被徹底趕下絕大部分馬路,隻有從鎮中心通往弗萊堡的主要幹線和社區一邊的幾條街允許汽車上路。
為確保沃邦的居民沒有汽車也能照常生活,社區內各功能區是混合的,商店,銀行以及餐館等都在徒步到達範圍之內。此外,整個新區內優先發展公共交通、步行道、自行車道。區內有三個有軌電車車站,使所有居民都能方便地乘坐公共交通在15分鍾內到達市中心。
當然,考慮到某些居民有自備車的需要,如周末自駕出遊,在小區的邊界集中設有兩個車庫,有車的房主以大約相當於4萬美元的價格買個車位,出遊歸來時把車停在這裏,保證人進鎮車不進鎮,或買下車位為到訪的客人作準備。
而對於無車的居民來說,如果到外地旅遊或去較遠商場購物,比如去買家具,可以幾家人拚一輛車,或者去“沃邦汽車分享俱樂部”租一輛車用用。這個俱樂部就在社區邊緣的大型停車庫裏,走路取車租車也不遠,居民通過簡單的網絡點擊就可以租用。
正是在這種情況下,沃邦每1000個人中隻有150人擁有汽車。相比之下,在弗萊堡每1000人中有430人擁有私家車。而在美國,平均1000人中有640人擁有自備車。
3.親近自然的舒適生活
在小區的建設過程中,區內的古樹大多得以保存,現在大多樹齡已達60歲。街區之間鋪設有五個南北方向的綠化帶,不僅能改良社區小氣候,而且也是兒童們遊樂的場所。此外,在沃邦城區的附近有社區公園、自然保護區和自然風景區,它們不僅具有不可替代的生態作用,而且也能為那些不方便出遠門的老人等提供了一個親近自然的好去處。
住在這裏的人群十分特殊,多為年輕的父母和學生。早晨,咖啡館裏都是不到十歲的孩子。每個月在中心自然景區,都會有免費的音樂會,伴以有機果汁或美食。貝諾,一個快樂的退休女士,來自德國北部的小城呂貝克。她說:“真的很不同,在呂貝克我住在市中心。而這兒所有的公寓都是現代的,卻在樹木蔥蘢的郊區。晚上9點我們的鄰居會跑來借麵包,另外一個鄰居,我們隻是見過麵,並不熟悉,他卻給了我他家鑰匙,讓我們在他不在家時幫忙喂貓。在這兒,人們彼此之間相互信任。”這裏還有很好的支助服務,如給年輕的父母好的建議,支持個人發展以及自我防禦課程。小區為前來參觀的客人準備特別的房間,這種公寓房不會太大,以避免因為閑置而造成浪費。
在沃邦小區的規劃中,沒有僵化的功能分區,而是將居住、工作、購物、娛樂、休閑集中起來考慮,注重功能的空間混合和集中布局。城區裏基礎設施齊全,在步行範圍內有學校、幼兒園、集市廣場、青少年活動中心、居民活動站、商貿市場和各式各樣的商店,提供有600個左右的就職崗位,使得城區居民流動的短程性成為可能,也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交通壓力。這種在一個地方提供整體服務設施的模式,就是新城市主義的規劃理論的核心思想,它帶來了便利的交通、舒適的環境和良好的開放空間,形成了景觀優美、友好和充滿活力的傳統鄰裏社區感受。
四、阿布紮比馬斯達爾城——沙漠中的綠色烏托邦
早上醒來搭地鐵去上班,進入辦公室打開用光電太陽能發電的空調、電腦,中午嚐點再循環水種植出來的綠色水果,晚上回到家用太陽能海水脫鹽分離係統產生的洗澡水沐浴……這一切都不是白日夢。在阿聯酋的阿布紮比正在緊鑼密鼓建造的“無碳城市”裏,一切都將成為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