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2章 綠色未來,低碳又節能(2)(3 / 3)

為了在全球範圍內采取有效措施減緩全球氣候變暖,1992年5月聯合國環境發展大會通過了《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UNFCCC)。美國在1992年10月批準了該公約,成為了UNFCCC的締約方。由於這份公約規定的減排目標沒有實質性的約束力,所以美國並沒有承擔實質性的減排責任。

1992年10月,美國製定了《1992年能源政策法》,以促進節約能源、提升能源使用效率、促進可再生能源使用及國際能源合作等方麵的行動。同年,還製定了《全球氣候變遷國家行動方案》,評估了美國溫室氣體的排放情況,並且歸納了溫室氣體減排相關的政府行動。在這段時期,美國主要是在節約能源和改善空氣汙染上采取行動,對於溫室氣體減排問題並未製定出相應的減排目標。

“能效管理、建設綠色政府”的政府令,要求行政部門必須在2010年比1990年減排30%。

2002年2月,美國政府宣布《全球氣候變遷行動》,設定減排目標為到2012年,美國溫室氣體排放密度較2002年減小18%,由每百萬美元183噸的排放水平降至每百萬美元151噸的排放水平。其設定的減排目標並非以減少排放總量為目標,而以減少單位產出的二氧化碳排放密度為目標。從其設定的目標可以看出,政府主要遵循不損傷經濟發展的原則,在承擔溫室氣體減排責任方麵不是很積極。同樣基於這一原則,政府不願承擔《京都議定書》中的總量削減目標,雖然2001至2008年間,單位GDP排放量有所下降,但是美國國內的排放總量未出現下降。

但是,美國政府推出了一些自願性和鼓勵性的計劃,以此提高各行業的能源效率。此外,政府十分重視節能減排的科學研究和技術開發,積極參與國際合作,對於全球減排技術的進步起到了一定的幫助。

五、神奇的智能電網

智能電網,即S米art Grid,原意為智能網格或智能網。智能電網的定義是:以物理電網為基礎,在中國以特高壓電網為骨幹網架,各級電網協調發展的堅強電網為基礎,將現代化先進的傳感測量技術、通信技術、信息技術、計算機技術和控製技術與物理電網高度集成而形成的新型電網。智能電網具有堅強、自愈、兼容、經濟、集成、優化等特征。

智能電網的本質就是能源替代和兼容利用,它需要在創建開放的係統和建立共享的信息模式的基礎上整合係統中的數據,優化電網的運行和管理。它主要是通過終端傳感器將用戶之間、用戶和電網公司之間形成即時連接的網絡互動,從而實現數據讀取的實時、高速、雙向的效果,整體性地提高電網的綜合效率。

智能電網有以下特點。

其一,它能夠實現雙向互動的智能傳輸數據,實行動態的浮動電價製度。

其二,它可以利用傳感器對發電、輸電、配電、供電等關鍵設備的運行狀況進行實時監控和數據整合,遇到電力供應的高峰期之時,能夠在不同區域間進行及時調度,平衡電力供應缺口,從而達到對整個電力係統運行的優化管理。

其三,智能電網能夠將新型可替代能源接入電網,比如太陽能、風能、地熱能等,實現分布式能源管理。

其四,智能電表也可以作為互聯網路由器,推動電力部門以終端用戶為基礎,進行通信、運行寬帶業務或傳播電視信號。

智能電網首先要建立一個高速雙向的通信網絡,其次是在電力係統發、輸、配、用各個環節的重要設備上安裝傳感器,再有就是還要有一個擁有足夠智慧的控製係統,這是一個智能電網必不可少的基礎。智能電網具備更好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實際上它還具有更多的特征,如抵禦攻擊的能力、提高電網設備的運行效率、容許各種不同的發電形式接入等。智能電網不僅需要安裝大量的傳感器及智能設備,而且需要解決很多技術難題,如儲能技術、通信規約問題、智能設備的研製,因而投資比傳統電網要大得多。

電力產業包括四個流程,即發電,輸電,供電,用電和服務,整合這個集合的過程就是改造人類能源體係的過程。就發電而言就是人類用技術將太陽能、風能、地熱能、石油、天然氣、核能、煤炭、氫能和生物質能等重新整合的問題;就輸電而言就是人類將用新材料和智能電網改進輸電損耗的問題。就供電、用電而言就是如何解決分布式能源管理和智能電網管理效益最大化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