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2章 綠色未來,低碳又節能(2)(1 / 3)

4.交通節能

我國交通運輸油耗比先進水平高10%~25%,必須發展新型節能減排汽車;不可把“車多”作為小康標準,應從政策上限製豪華車的生產和銷售。必須限製汽車總量。我們要發展小排量車,而且是低排汙的車,包括電動汽車、混合動力汽車、燃料電池汽車等多種新能源汽車。

5.照明節能

推廣節能燈、LED等,加快LED外延、芯片、封裝技術的國產化、市場化。半導體照明工程將為節能做出革命性的貢獻。如果都改用節能照明,一年就可以節電1000億千瓦時。長江三峽每年發電是800億千瓦時,也就是節約的電比一個三峽的發電量還要多。所以說,節能也是一種綠色能源,可以通過節約減少能源浪費。

6.落實重點工程的節能

①燃煤工業鍋爐改造工程。通過實施以燃用優質煤、篩選塊煤、固硫型煤和采用循環流化床、粉煤燃燒等先進技術改造等,建立科學的管理和運行機製,提高燃煤效率。

②區域熱電聯產工程。熱電聯產與熱、電分產相比,熱效率提高30%。重點以采暖熱負荷為主,建設30萬千瓦級高效環保熱電聯產機組。

③餘熱餘壓利用工程。鋼鐵、水泥生產建設,煤炭采掘等利用此工程,節能效果顯著。

④節約和替代石油工程。重點耗能行業通過實施以潔淨、石油焦、天然氣替代燃料油,加快西電東送,替代燃油小機組;實施機動車燃油經濟性標準及相配套政策和製度,采取各種措施節約石油;實施清潔汽車行動計劃,發展混合動力汽車,在城市公交客車、出租車中推廣燃氣汽車,加快醇類燃料推廣和煤炭液化工程實施進度,發展替代燃料。

在具體的節能戰略落實過程中,應該對節能減排重點行業,實施關鍵技術及重大技術裝備產業化示範項目和循環經濟高技術產業化重大專項。落實節能、節水技術政策大綱,在鋼鐵、有色金屬冶煉、煤炭、電力、石油石化、化工、建材、紡織、造紙、建築等重點行業,推廣一批潛力大、應用麵廣的重大節能減排技術。鼓勵企業加大節能減排技術改造和技術創新投入,增強自主創新能力。

四、國外節能減排給我們的啟示

1.歐盟的節能減排戰略

歐盟國家能源政策一般有三個內容,一是能源效率,二是能源節約,三是可更新能源。而推出的各種政策工具和技術手段都集中於CO2排放的控製。在歐盟,能源消耗中工業占22%,交通占24%。一次能源在轉換中的耗損占35%。扣除這項耗損後,超過30%的能源為建築物所消耗。所以各國都在工業、交通、建築物、電氣設備和照明等領域圍繞控製CO2排放來設計政策。

建築物節能。一是建築物能源證書製度,歐盟各國都已推行。政府對所有建築物都按每平方米耗能情況進行登記,並製作成證書。法律規定業主出租或出售住宅,必須同時出具此證書。丹麥的建築物能源證書分別對一家一戶型住宅、公寓式住宅和商用辦公建築頒發。新建築必須符合新的能源標準方可開工。二是鼓勵建築物節能改造。德國全國有3900萬套住宅,其中有75%建於1979年之前。法律規定若業主要對住宅翻新改造,必須符合新的能耗標準。政府相應推出鼓勵措施,由國家開發銀行給予低息貸款支持,聯邦政府再補貼銀行。一旦改造後的建築物達到CO2減排指標,業主還款的本金還可免除15%。2001—2005年,僅實現建築物的CO2減排標準,聯邦政府為貸款補貼支付了15億歐元。

交通節能。一是汽車發動機改造。由於柴油發動機比汽油發動機能耗降低35%,到2005年,德國全國汽車已有50%為柴油發動機。1990年以來,汽油發動機的效率也提高了20%~25%。1990—2004年,全國汽車發動機效率提高了一倍,汽車燃料消耗減少了40%。二是稅收。德國的汽油價格中,稅收占70%。法律還針對高速公路貨車按CO2的排量收費,而使用天然氣的汽車到2020年前享受免稅優惠。三是推廣新型燃料。第二代生物燃料占市場的3.4%,由此每年CO2減排500萬噸。四是能耗標誌製度。盡管政府沒有強製淘汰高耗能汽車,但有了強製性的能耗標誌,類似於家電、建築物那樣,消費者自然容易做出選擇。2012年之前高耗能汽車生產設備有望逐步淘汰。

家電和照明節能。丹麥在2005年10月設立了節能信托基金,該基金對節能電器會有補貼,如對節能冰箱每一台都有補貼。比利時弗萊芒區地方政府向居民發放購物券,指定此券在2006—2007年間必須用於購買節能燈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