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田納西流域的水電建設卻被證明是一個成功範例。田納西河位於美國東南部,在20世紀20—30年代,該地區經濟落後,工業基礎薄弱,由於森林被破壞,水土流失嚴重,洪水泛濫成災,加之交通閉塞、水運不通,環境惡化,疾病流行,文化落後,成了美國最貧困的地區之一。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美國國會立法,成立田納西流域管理局,開始了規模宏大的田納西流域治理工程,從在田納西流域建設水電設施開始,經過40多年的規劃和建設,田納西流域的自然資源得到了綜合和合理的開發,區域經濟得以振興。到1977年,全流域平均國民收入比1933年增加了34倍。可以說,正是從水電工程建設開始,改變了田納西人的生活,把一個貧窮的田納西,建設成了以工業為主,全麵發展的現代化的田納西。
在水電開發方麵,結合當地居民的利益至關重要。在加拿大和美國等一些國家和地區,考慮到生態資源一直是當地居民在使用,所以采用居民以生態資源入股的方法,個人入股大約占30%左右。隻要電站還在發電,還在創造經濟效益,失去土地的當地居民就不會為生存擔憂,他們一直與電站、與電力企業貧富與共。
正反兩方麵的案例還有很多,聯係到中國的具體國情,發展是需要的,但不能操之過急,因為欲速則不達。保護也是需要的,但不能片麵、地保守地認為保護就是不作改變,因為事物是永恒發展的。
水電“是非”之爭,也許終將在客觀中趨於平靜。
二、潮汐的能量
據海洋學家計算,世界上潮汐能發電的資源量在10億千瓦以上,這不能不說是一個天文數字。
潮汐發電是海洋能中技術最成熟和利用規模最大的一種,主要研發的國家有法國、前蘇聯、加拿大、中國和英國等國。20世紀初,歐美一些國家開始研究潮汐發電。第一座具有商業實用價值的潮汐電站是1967年建成的法國郎斯電站。該電站位於法國聖馬洛灣郎斯河口。郎斯河口最大潮差13.4米,平均潮差8米。一道750米長的大壩橫跨郎斯河。壩上是通行車輛的公路橋,壩下設置船閘、泄水閘和發電機房。郎斯潮汐電站機房中安裝有24台雙向渦輪發電機,漲潮、落潮都能發電。總裝機容量24萬千瓦,年發電量5億多度,輸入國家電網。
1968年,前蘇聯在其北方摩爾曼斯克附近的基斯拉雅灣建成了一座800千瓦的試驗潮汐電站。1980年,加拿大在芬地灣興建了一座2萬千瓦的中間試驗潮汐電站。試驗電站、中試電站,那是為了興建更大的實用電站做論證和準備用的。
世界上適於建設潮汐電站的二十多處地方都在研究、設計建設潮汐電站。隨著技術進步和潮汐發電成本的不斷降低,21世紀,將會不斷有大型現代潮汐電站建成使用。
我國潮汐能的理論蘊藏量達到了1.1億千瓦,在中國沿海,特別是東南沿海有很多能量密度較高,平均潮差4~5米,最大潮差7~8米。其中浙江、福建兩省蘊藏量最大,約占全國三潮汐能的80.9%。中國的江夏潮汐實驗電站建於浙江省樂清灣北側的江夏港,裝機容量3200千瓦,於1980年正式投入運行。
2009年7月7日,亞洲第一大潮汐能電站溫嶺江廈潮汐試驗電站完成首次技改,這是該站自1985年建站以來最大的一次技改。該站位於浙江省溫嶺市西南角的江廈港,離溫嶺市區16千米。作為我國潮汐能開發利用的國家級試驗項目,它的裝機容量為世界第三,亞洲第一,僅次於法國朗斯潮汐電站和加拿大安娜波利斯的雙向潮汐電站。溫嶺江廈潮汐電站於1985年建成投入運行以來,利用潮汐能共發電1.6億多度。溫嶺江廈潮汐能實驗電站顏建華站長透露,由於溫嶺江廈潮汐電站為我國海洋新能源開發所起的典範作用,我國計劃將在三門灣再建一個萬千瓦級的潮汐電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