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嶄新的綠色引擎
1.新的能源基礎
佇立於又一個文明飛躍的曆史轉折點之上,人類社會將迎來翻天覆地的革命,新湧現出來的生產體係要求整個能源結構加速向清潔高效的方向轉換。碳基能源時代已臨近尾聲,新時代的能源基礎正在逐漸形成。人類走上一條“從低碳到高碳,最終回歸低碳,走向碳循環和無碳”的能源發展道路。
能源低碳化就是要發展對環境、氣候影響較小的低碳替代能源。這是一個全新的能源基礎,它將具有大大不同於工業時期的特點。原來汙染性的、一次性的原料,將轉向清潔可再生的能源物質;原來高密度、高熱值的碳基燃料,將變為取材廣泛、形式多樣的低碳和無碳資源;原來高度密集型的能源生產模式,將轉向集中與分散相結合的模式;原來有悖於自然、危害環境的能源開發,將在基於生態文明的和諧能源理念下不複存在。
能源體係在經曆一場革命,可再生能源技術、新型發電技術、碳捕獲與封存技術、節能技術等各種低碳技術之下,包括太陽能、風能、生物質能、核能、地熱能、海洋能、水能和氫能等清潔和可再生能源陸續被開發出來。隨著低碳技術的進一步發展,這類新能源的比例將不斷提高,甚至會出現在21世紀還想象不出來的其他能源,共同取代碳基能源。
2.搶占新能源先機
各國都在爭奪能源的先機,積極尋找新的途徑,以迎接撲麵而來的第四次浪潮。即使石油輸出國組織,麵臨不可阻擋的大趨勢,也準備卷起帳篷悄悄轉移。據國際能源署不完全統計,已有50多個國家和地區製定了激勵可再生能源發展的政策。
美國總統奧巴馬上台執政以來,拋出“新能源計劃和氣候政策”,計劃用三年時間使美國新能源產量增加一倍,到2012年,將新能源發電占總能源發電的比例提高到10%,2025年這一比例將增至25%。
日本經濟產業省製訂最新計劃,到2030年,風力、太陽能、水力、生物質能和地熱等的發電量將占日本總用電量的20%。計劃將太陽能發電量增加20倍,新型環保汽車使用量增加40%。
德國通過了溫室氣體減排新法案,使風能、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比例從現在的14%增加到2020年的20%。
歐洲議會於2008年12月17日批準了歐盟能源氣候一攬子計劃,以保證歐盟到2020年把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在能源總體消耗中的比例提高到20%。
澳大利亞2008年12月17日公布了可再生能源立法草案,要求到2020年該國可再生能源占總能源的比例升至20%。
韓國將在2030年前投資1030億美元用於開發可再生能源,把化石能源比例從目前的83%減少到61%,把可再生能源比例從目前的2.4%提高到11%。
中國強調發展具備自身特色的新能源經濟,加強新能源的技術研發,大力增加對新能源產業的投資,創新體製,促進新能源的發展,實現由能源大國向能源強國的跨越。
丹麥是生態村理念的首創國,也是能源問題解決得最好的國家之一。1973年第一次石油危機後,丹麥大力調整能源結構,依靠科技進步,提高能源效率,積極開發和大力推廣新能源,探索出了一條“高效、清潔、可持續”發展的道路。
七、全球低碳能源開發的腳步
全球日益嚴重的資源衰竭、環境汙染問題,催生了低碳能源的研究、開發和產業發展。低碳能源將極大地改變整個世界經濟的格局,並成為後金融危機時代全球經濟技術發展的製高點。全球低碳能源開發和利用的新趨勢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