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化石能源是推動現代技術進步的重要因素
翻開各國的經濟發展史,任何一次重大的技術進步都是與能源的推動作用息息相關的。早期的人類社會主要靠人力生產,即使加上一些畜力、水力等輔助生產力,整個社會生產力的發展速度也是相當緩慢的。工業革命以後,煤炭的使用和蒸汽動力的發明開拓了人類工業化的裏程碑,同樣,農業、交通和國防技術的進步都是依賴於能源的。煤炭、石油、天然氣以及新能源、可再生能源使用範圍的逐漸擴大,不但促進了能源行業的技術進步,而且極力推動了整個社會的經濟發展和技術革新。第二次工業革命使人們清楚地認識到,機械化程度的提高歸功於電力的使用,從而降低了勞動成本,促進了勞動生產率的提高。因此,能源促進勞動生產率的提高是能源促進技術進步的必然結果。
五、低碳能源的優勢
低碳能源是相對於高碳能源而言的,但是這一概念則是推進高碳能源低碳化到一定階段之後才出現的。
1.低碳能源的內涵
低碳能源是伴隨著低碳經濟的出現而產生的一個新的概念,目前國內外還沒有一個統一的認識和定義。一般來講,低碳能源有狹義和廣義之分。從狹義上說,低碳能源就是一種含碳分子量少或者沒有碳分子結構的能源,是一種全新的能源。該類能源的燃燒可以減少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在空氣中的排放量,從而緩解因溫室效應而給人類生活帶來的不便。在廣義上講,低碳能源是順應人類發展方向、適應未來經濟發展模式的一種可持續利用、既節能又能減排的能源。
低碳能源的內涵至少有以下三層含義:一是可持續發展的能源,即能源本身的可持續發展。人類麵臨著化石能源枯竭以後如何使用可持續能源的問題,低碳能源的出現正好切合時機。二是節能減排的能源。這與能源的高效實用和防止大氣汙染、氣候變暖密切相關。三是推動經濟可持續發展的能源。低碳能源的發展不僅在當下是應對金融危機、刺激經濟的新增長點和增加就業的重要手段,而且是今後經濟長期發展的重要推動力量。從更廣闊的視角來看,低碳能源更表示一種新的經濟增長模式,在低碳能源的推動下實現經濟、社會、環境的可持續發展。
2.低碳能源的特征
低碳能源是在低碳經濟的基礎上提煉出來的一種概念,它囊括了綠色經濟、循環經濟發展過程中的一些提法,克服了它們往往隻以低耗能、低排放、低汙染中的一個或某幾個方麵來闡述的片麵立場。對其內涵的認識,低碳能源的基本特征可以概括成如下三點:
第一,可再生的,可持續應用的能源。傳統能源的最大的缺點就是不可再生性,人類必須考慮傳統化石能源枯竭以後能源的開發問題。可再生是未來能源必須具備的—個特征。
第二,能源的高效性、適應環境性能好。對任何產業,特別是汽車這一消耗能源的大產業來說,能源的高效性就顯得格外重要。低碳能源環境適應的良好性保證了其使用的可持續性。
第三,節能減排效果的顯著性。例如太陽能、水能、核能等低碳能源可以完全做到零排放。而作為低碳能源一種的天然氣,其燃燒所釋放的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也隻是煤炭燃燒排放量的75%,這大大減輕了環境的壓力。
3.低碳能源與傳統能源、新能源的區別
傳統能源又稱基礎能源、常規能源。“基礎”說明其是一次能源的主體,“常規”說明其技術成熟。總之,它是指“現已規模生產和廣泛利用”的能源,它包括石油、天然氣、水能和核能等。這幾種能源的排列順序恰與相對高碳到相對低碳乃至無碳的順序吻合。傳統能源的使用總是伴隨著高消耗,高排放、能源使用效率低、環境適應性不好等後果。人類從產業革命以來大量地使用化石能源,在經濟飛速發展的同時也大大破壞了我們生活的環境。而低碳能源是在現代技術水平飛速發展的基礎上,更加注重新技術的應用和能源的環保。從一般意義上講,低碳能源的排放標準可以理解為以下三種情形:一是溫室氣體排放的增長速度小於國內生產總值的增長速度;二是溫室氣體絕對排放量的減少;三是二氧化碳溫室氣體的零排放。可見,低碳能源是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的,使用效率高、環境適應性好、可再生、可持續的一類能源。
低碳能源概念以溫室氣體排放低為內涵,其評價標準是溫室氣體的排放強度。新能源則是相對傳統能源而言,主要指煤炭、石油、水能、核能等常規能源之外的能源,如太陽能、風能等。新能源概念以應用時序為區分標準,不是一個技術性概念。可再生能源則泛指以可再生資源為基礎的、在人類曆史時期內都不會耗盡的能源,如太陽能、風能、水能、生物質能等非化石能源。清潔能源是指對環境無汙染或較少有汙染的能源,如水能、太陽能、風能。在一般情況下,可再生能源和清潔能源也屬於低碳能源,而新能源中的大部分能源也是低碳能源,但低碳能源可能是傳統能源,如水能,也可能是可再生能源和清潔能源。盡可能擴大新能源的生產和使用,盡快改善我國的能源構成,這是我國能源發展戰略的主要目標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