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章 能源利用和生態保護的矛盾(3)(2 / 2)

1.“人間最後的樂園”馬爾代夫將不複存在

馬爾代夫由露出水麵的大大小小千餘個珊瑚島組成。那裏有藍綠色的海水、潔白的沙灘和豪華的度假村酒店,被譽為印度洋上人間最後的樂園。該島麵臨的威脅是:海平麵上漲,這個包含近1000多個小島嶼、被譽為“人間最後的樂園”的印度洋島國將在100年內變得無法居住。

2009年10月,馬爾代夫在海底召開內閣會議,呼籲國際社會關注全球氣候暖化造成海水上升,威脅到馬爾代夫的生死存亡。對平均海拔隻有1.5米高的印度洋島國馬爾代夫來說,氣候變化關乎它的生死。根據科學家最新發布的研究報告,如果全球變暖的趨勢以目前的速度持續下去,那麼這個印度洋島國將在本世紀消失。科學家預測,如果地球表麵溫度以現在的速度繼續升高,到2050年,南北極的冰山、冰川將大幅度融化,導致海平麵大大上升,除一些島嶼國家外,許多國家的沿海城市將可能淹沒於水中,其中包括幾個著名的國際大城市,如紐約、東京、悉尼、上海等。

2.北極冰蓋在融化

北極地區的氣候終年寒冷。冬季太陽始終在地平線以下,大海完全封凍結冰。夏季積雪融化,表層土解凍,植物生長開花,為馴鹿和麝牛等動物提供了食物。北極地區是世界上人口最稀少的地區之一。全球變暖導致了北極冰山和冰蓋的消融,並嚴重威脅北極熊等北極“居民”的棲息地。

科學家們預計,地球“頂點”北極90度的冰川融化速度在加劇。還有報導說,到北極中心點附近旅遊的人曾拍到海水湖泊的照片,這些都成為全球氣候變暖危機最令人擔憂的例證。但許多北極專家預測,北極冰川在近年夏天全部融化的可能性大於50%。因為北極地區那些多年前形成的非常厚重的冰層如今都已經融化或漂移了,剩下的都是一些“年齡”不到1歲的厚度非常薄的冰川,這些冰川在夏季非常脆弱,而且衛星數據表明,它們的融化速度前所未有。

3.澳大利亞的大堡礁將失去色彩

綿延於澳大利亞東北海岸線2000餘千米的大堡礁是全球最大的活體珊瑚礁群、世界七大自然景觀之一。這片豐富而寧靜的海底生物樂園,1979年被辟為海洋公園,1981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指定為世界遺產。珊瑚礁為世上唯一在本質上屬於生物性的地形,由眾多珊瑚蟲所組成。全球變暖導致的水溫上升令色彩斑斕的珊瑚礁群麵臨被“漂白”的危險。專家預言,到2050年,95%的活珊瑚礁將被殺死。

4.南極大陸冰層融化的速度在加快

通過對衛星傳感器收集的圖像進行分析,科學家確認,在2005年,南極大陸西部的許多地區表層冰雪融化速度加快。這一現象不僅發生在海岸地區,還深入到距海岸900千米處接近南極點的地區。此外,融冰高度已達海拔2000米以上。這是到目前為止通過衛星傳感器首次發現的大規模冰層融化現象。科學家認為,冰層融化加快主要是由於氣溫升高所致。

冰川學家卡薩薩指出,南極冰層加速融化是受近幾年全球變暖的直接影響。這種趨勢如果繼續下去,會導致冰層融化速度加快,造成冰川加速漂移等後果。

5.冰雪如何影響氣候

地球上凍成冰的水並不隻是進入冬季北方的幾場降雪,也不僅僅是遙遠的南極終年不化的冰層。事實上,自然界的固態水以不同形式存在於地球上,被統稱為冰雪圈或冰凍圈。

冰雪圈雖是氣候的產物,但一經生成,又對氣候有重要的反饋作用。一是通過冰雪的反射率和冰川融化起作用,幹淨冰雪的反射率比土和水大得多,對大氣運動起到冷卻的作用,冰雪圈在融化時要吸收大量熱能,每年到達地麵的太陽能大約有30%消耗於冰雪圈中,這對以能量平衡為基礎的氣候模式有重要影響。二是通過水循環影響氣候,當全球變暖時,冰川和冰蓋融化促使海平麵上升,海洋麵積擴大,蒸發增加,由於海洋上水汽輸送到陸地,使降水也相應增加,形成以洪災為主的一係列災害。

由此可以看出,地球的確在變暖甚至“發燒”。而造成這些的罪魁禍首就是促使地球變暖的溫室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