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84章 百老彙劇院(2 / 3)

說到托尼獎,許多人都知道,它的地位,略同於電影界的奧斯卡獎。它是以著名的女演員兼導演安托尼特·佩雷的名字命名的,由美國劇聯在1946年設立,每年要給百老彙音樂劇頒19項獎,由600名專家投票選出,雖然隻有獎章,而無獎金,但卻是美國戲劇界至高無上的榮譽。

另一部獲1993年托尼獎最佳音樂劇獎的《蜘蛛女之吻》,更是直接從奧斯卡獲獎影片改編而來。按說這部戲裏大段大段的場麵,都在南美一監獄裏兩名囚犯之間冗長的對話中展開。既沒有《貓》裏群貓翩翩起舞,活靈活現、妙趣橫生的肢體語言,又沒有《西貢小姐》裏舞台上出現直升飛機那樣的超級噱頭,應該是商業色彩很淡才對。但是大概因為劇中人權、政治、同性戀等等題材,很合美國人口味的緣故,這出戲雖然推出不久,已經十分賣座。

至於下一部近年走紅的戲《悲慘世界》,則完全不必介紹劇情,我國的觀眾,早已熟悉不過了。而且這部戲題材、場麵都莊正高尚,沒有什麼兒童不宜的香豔場麵,又是改編自世界名著,所以應該很容易在全球推廣。

《悲慘世界》這部戲,貴在寫實。這很難得,因為雨果的原著裏,有一些史詩性的場麵,更適合用銀幕來表現,而不是舞台,由此更可見編導的苦心。比如有一幕裏,舞台設計者讓轉台發揮了很大作用。關於旋轉舞台,我們在前麵介紹舞台下部機械設施的章節裏,對它以及車台、升降台的功用,已經有了了解。劇中用到轉台,是在起義群眾與軍隊對峙於街壘那一幕,街壘前後的戰鬥場麵,都通過轉台的使用,一毫不漏地展現在觀眾麵前。再比如密探沙威被冉阿讓感化得良心發現,投河自盡一段,沙威跪倒在地,抬眼向天,舉起雙手,同時布景中的橋急速向上升起,給觀眾造成一種下墜的強烈錯覺。

《悲慘世界》的曲作者是勳伯格,腳本作者鮑利爾,1980年在巴黎首演法語版,1985年10月8日在倫敦舉行英語版的首演,隨後就獲得了如潮好評,至今盛演不衰。

如果說《悲慘世界》因為在藝術水準和舞台技巧上都有上佳表現,而一舉奪得8項托尼獎,是名至實歸的話,那麼兩位作者合作的下一部音樂劇《西貢小姐》的迅速竄紅就可以稱得上是“異數”了。

說“異數”也不是“異數”。雖然這出戲的劇情,在東方觀眾的眼裏看起來,可能並無可取之處,甚至會覺得不值一哂,但它全從美國人的角度出發,來看待當年那場殘酷野蠻的越南戰爭,並且套用《蝴蝶夫人》的故事,將當年美國兵倉皇逃跑,在越南南方遺下大批混血棄兒之事,粉飾成一曲浪漫的悲情戀歌,當然會博得美國觀眾的歡心了。

而且這出戲製作成本極高,達到1000萬美元,舞台技術尖端複雜,甚至出現轟鳴的直升機降落舞台,而倉皇人群紛紛攀上鐵絲柵欄,爭奪一條逃生之路的大場麵。據說很多觀眾就是衝著這個噱頭才去看戲的。這出戲的歌舞場麵也還精彩,對美國人的傲慢與偽善和東方人幼稚天真的“美國夢”,都有間接的嘲諷之意。所以雖然遭到過美國亞裔人組織的抗議,還是取得了巨大的票房成功。自1989年在倫敦首演,1991年在百老彙再度上演之後,一直在激烈的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而且也搞得了托尼獎。值得一提的是,這部戲的主要角色裏,有華裔的演員,在百老彙曆史上,這實屬鳳毛麟角,雖然所去的角色,未見得十分光彩。

當年百老彙劇院初創業時,倒是有過一部轟動一時的喜劇,叫做《到唐人街去》。此劇演於1890年,但和中國恐怕沒什麼關係,反而是第一部引用美國鄉土素材的音樂劇。

那時的美國人崇洋媚外得很,看過《大都會歌劇院》那一篇的讀者大概還記得,高雅藝術中重要的席位,不是被意大利人獨占,就是由德國人把持,在觀眾心目裏,好的作品,都是舶來品。大眾化的娛樂,又豈能例外。

而歐洲大陸在這一方麵恰恰是非常發達。音樂劇這種觀眾喜聞樂見的娛樂形式,雖然不一定能一直追溯到莫紮特,但從法國的奧芬巴赫,到奧地利的施特勞斯,匈牙利的雷哈爾,甚至英國的吉爾伯特和沙利文,不說一脈相承,也是淵源很深。他們的作品,輕歌劇也好,小歌劇也好,都曾在百老彙風靡一時,像《風流寡婦》和《混蛋天皇》。而當時百老彙劇院擁有的作者,凡是地位重要的,大都從歐洲來,有捷克的弗裏默爾,匈牙利的隆堡,以及卡爾曼、赫勃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