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章 騾子(1 / 1)

在離波蒂略關口一半的路程時,我們看到一群70隻騾子組成的大騾隊。聽趕騾人的吆喝,以及觀看長長的騾隊,真是一大樂事。騾子顯得很小,小得幾乎看不見,隻有荒山襯托之下才依稀可見。"伴娘"(或叫教母)是最重要的角色,她是一匹老成穩健的母騾,脖子上繞著一個小鈴子。無任她走到哪裏,那些騾子就象乖乖孩一樣跟著她。

這些動物對它們的"伴娘"的依賴免去了趕騾人不計其數的麻煩。如果早上要放幾大批騾子進入草場吃草,趕騾人隻要把伴娘們各自帶到一邊,搖動玲子。雖然可能有兩三百隻聚在一起,然而每隻騾子能立刻聽到它們自己的"伴娘"的鈴聲,並靠攏過來。老騾子的方向感很強,你幾乎不可能走失一頭老騾。如果你把一隻騾子"拘留"幾個小時,它就能象狗一樣,憑著嗅覺找到同伴。(一般不是伴娘去找它。據趕騾人說,伴娘是群騾的首要感情依靠對象。

然而,我想的是--任何一頭帶玲子的動物都可以成為"伴娘")

在平地,每隻騾子能扛460鎊;但如在山路,就扛不動100磅。然而這樣細膩弱小肢體,沒有任何大塊的肌肉,這些動物卻能扛得住如此大的重量。對我來說,騾子是一種最驚奇的動物。它是馬和驢的後代,應該擁有比它的雙親更強的分析能力、記憶能力、執著精神、社會情感、耐受能力和生命長度。這看起來意味著,在這方麵科技藝術勝過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