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4章 和諧共生:森林資源合理利用(2)(3 / 3)

(2)調整林地關係。指對林地所有權、使用權等權益的確定與變更關係的協調、管理,必須一方麵依靠國家法律,另一方麵運用一定的技術,在土地空間上確定其數量、質量及相關的位置,如林地征占用審核。故調整林地關係既是法律措施又是技術措施。

(3)合理組織林地利用。這是林地管理的核心。要按自然和經濟的客觀規律,科學地確定各項用地結構及其空間位置。它不僅與工程技術有關,而且同切實發揮林地的經濟效益、生態效益及社會效益有密切聯係著。

(4)貫徹和執行國家在林地開發、利用、改造和保護等方麵的決策或政策。這要通過林地立法、組織林地利用等管理措施來實現。

3. 進行林地利用規劃

林業生產的顯著特點之一是林區麵積的遼闊性。一個林業單位,經營麵積往往達幾萬到幾十萬公頃,且林地上的森林類型、土地類別也不一樣,有時權屬也不相同。其二,作為林地上的主要載著物的林木資源,不論天然林還是人工林,都需要經過幾年、十幾年甚至幾十年才能完成從栽種到收獲的一個循環。如果作為生態公益林經營,獲取效益的時間則更長。因此,生產周期長是林業生產的另一顯著特點。加上森林資源的多用途、多效益的特點,為此,必須製訂林地利用的長期規劃,以便因地製宜地組織林業生產和經營管理,合理安排各項經營措施,有目標地經營林地,有計劃地保護管理和培育、更新、利用森林資源,以達到林業的可持續發展和永續利用的目的。

要因地製宜地製訂林地利用規劃,必須先將遼闊的林地進行區劃。林地區劃是對整個林區進行地域上的現地規劃,即將遼闊的林區和不同的森林對象,區劃為不同的部分或單位。通過規劃可以根據不同的區劃單位進行各種技術經濟計算,統計和分析森林的數量和質量。此外,林地利用規劃還是科學管理林地的基礎,也是林業生產的一項基本建設。

林地規劃要合理

從草木吐綠的春季,到山泉滴翠的夏季,到色彩絢麗的秋季,再到白雪皚皚的冬季,最自然的風景才是最美的風景。被譽為“天然氧吧”和“綠色家園”的森林公園,牢牢地吸引著遊人的目光和腳步,森林旅遊成為時下旅遊市場非常活躍的板塊之一。

森林旅遊是以森林生態係統為依托開展的認識森林、享受森林、保護森林的旅遊活動。人們利用森林景觀資源(包括林地內的附著物,如各種動植物以及林地內的水文、地質地貌等)和森林中良好的生態環境可以開展遊樂、休閑、療養、科學考察等多種活動。

森林以其豐富的自然景觀、良好的生態環境、誘人的野趣及其獨特的保健功能,吸引著眾多的遊客。據統計資料顯示,目前發達國家以國家森林公園為主體開展的森林旅遊最為昌盛。世界旅遊組織早已預測,在21世紀,以森林旅遊為主要形式的生態旅遊是旅遊業中發展速度最快的部分,將以30%的增長率發展,全球旅遊者將有一半以上將走進森林。

森林是人類的搖籃,是人類賴以生存的物質基礎和環境條件,千百年來人類與森林為伴,創造了燦爛的森林生態文化。在21 世紀人類追求生態文明的今天,森林在促進我國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同時,源遠流長的森林生態文化也將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文化中大放異彩。

森林旅遊作為一種文明的旅遊形式,融入了林業經濟、生態平衡、可持續發展、人與自然協調的理念和精神,進一步豐富了森林生態文化內涵,不僅有助於弘揚和發展生態文化,使森林公園成為我國生態文化建設的重要陣地,還有益於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

作為生態旅遊重要載體的森林旅遊,是我國生態文化中的精髓,也是我國壯麗河山的精華。因此,內涵豐富的森林生態旅遊文化,要求生態旅遊者具備較強的生態意識,珍視大自然,並能在自然中陶冶自己的情操,獲得較高的精神享受。由此可見,提升森林生態文化內涵十分重要,因為生態文化是滲透於物質文化、製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之中的,是一種體現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生存價值觀的文化。在這樣一種文化氛圍中休閑旅遊,不僅會讓人感到是一次充滿生態文化魅力的知性之旅,同時還會讓人感到精神上更加富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