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4章 和諧共生:森林資源合理利用(2)(2 / 3)

這還僅僅是森林產業的一小部分。在芬蘭,更多看似與森林沒有多大關係的產品也隨之誕生了。比如塑料包裝上的不幹膠標簽、無線射頻RFID 標簽,甚至還包括上海世博會芬蘭館的外牆材料——種名為ProFi 的木塑複合材料。

樹皮也可燃燒發電

在砍伐的同時,還在有條不紊地進行著培育工作和種植工作。種植工人從芬蘭林業研究院的苗圃中買來生長了一年的雲杉樹苗。栽種時,在較為空曠的地帶,栽種機發揮了巨大作用。它的“前臂”上有一個布滿管子L 的圓盤,裏麵裝滿樹苗。用這種現代化的種植工具,機械操作員每天很輕鬆地就能種下1500棵左右的樹苗。

而栽種管則是一種需要靠工人手腳並用的機械,它就像一把直插泥土的機槍,樹苗就是“槍”管裏的子彈。

隻要栽種工人輕踩栽種管上的踏板,就能將一棵小樹苗穩穩地栽進土壤之中。栽種工人是一個工作了10 年以上的熟練工,一天一般能用栽種管種上1000 棵樹苗。而芬蘭林業研究員的錄像設備則牢牢地監控著這些樹苗。

如此,森林與工業之間,通過原料的生產,形成了一條完整的產業鏈。需要提到的是,砍伐並不完全是件壞事,關鍵是如何尊重環境和森林生態,實現森林生態的綜合平衡。

全能的伐木工

伐木工不但是一個機械工程師,他要操作機器,還能修護機器,防止燃料泄漏等,處理很多意想不到的狀況。同時,他還必須和規劃員一樣,懂得樹木的所有知識,因為他也必須有甄別什麼樹該砍、什麼樹應該保留的能力。另外,他還必須能從蛛絲馬跡中判斷出動物的行為,來鑒別這片區域的生態情況。

回收企業生產後的剩餘物,如竹葉、竹枝、鋸末等進行發電,在此過程中生產的木質素膠再賣給木竹加工企業,紙漿銷售給造紙廠,可以說完全構成了一個清潔環保的循環經濟係統。

某清潔能源技術有限公司主要以木竹剩餘物作為原料進行生物質發電。利用竹加工廢棄物沼氣能源化及綜合利用技術,將木竹廢棄物變廢為寶用以發電。據介紹,該企業年處理10 萬噸農林廢棄物的項目,可利用沼氣發電1000 萬千瓦時,產生7 萬多噸用於工業生產的木質素膠以及近10 萬噸用於造紙的紙漿。

第二節 可持續林業

1. 可持續發展林業的意義

在低碳經濟已成發展潮流的今天,林業產業無疑具備更加優越的條件,尤其是在具有豐富資源和後發優勢的地區,林業產業在低碳經濟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將更加明顯。

在全球碳循環的過程中,森林是一個大的碳彙,但隨著森林破壞、退化的加劇以及一些幹擾因素(如火災)的影響,森林生態係統就可能成為碳源,這將加劇全球的溫室效應。北京大學教授說,因森林破壞導致的溫室氣體排放占1/5。如果能夠把破壞森林現象遏製住,溫室氣體減排就取得了非常大的成功。

因此,發展可持續森林產業,是中國林業必須麵對的一個問題。目前,不少企業巨頭已經開始聯手抵製非法砍伐的木材原料。包括歐洲四大零售企業——家樂福、翠峰、宜家、瑪莎在內已經宣布,他們將共同組建木材零售聯盟,推進負責任的采購實踐,盡最大可能阻止非法砍伐的木材在歐洲市場流通。日本市場也嚴格控製了紙張原料,而有些企業,也將原料采購源頭鎖定在經過權威認證的可持續經營森林的範圍。這些舉措都為很多中國木材供應商豎起了一道高高的“綠色壁壘”。但同時也提醒了我們,如何合理地利用好森林資源,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2. 做好林地管理

人們對土地的廣義認識是,由土壤、地貌、岩石、植被、氣候、水文等因素所組成的自然綜合體。而凡是用來進行林業生產的土地,不管目前有無林木和林木大小如何,以及將來打算發展成林的土地,我們統稱為林業用地,簡稱為林地。

林地管理是國家用來維護林業土地所有製形式,調整林地關係,合理組織林地利用,以及貫徹和執行國家在林地開發、利用、改造和保護等方麵的決策而采取法律、行政、經濟和工程技術的綜合性措施。在這一林地管理的概念中,也含有林權的內容,因地權本身就是林權管理的重要內容之一。林地管理的具體內含:

(1)維護林地所有製形式。我國林地管理是國家用以製止或約束對社會主義林地公有製的各種侵犯行為,保護林地所有者、使用者的合法權益,穩定現行林地利用方式的一項重要的措施或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