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常見刺吸類害蟲及蟎類:主要有蚧類(日本鬆幹蚧、吹綿蚧)、蚜蟲類、蠟蟬類、木虱類、葉蟬類、蟬類、蝽類、蟎類(六點始葉蟎、榆全爪蟎)等。
3. 森林植物蛀幹害蟲
(1)蛀幹害蟲發生特點:蛀幹害蟲是指鑽蛀樹幹及枝丫,取食韌皮部、木質部,造成林木生理及工藝損害的生態類群;絕大多數的蛀幹害蟲侵害因衰老或其他原因而生長衰退的樹木,因其侵害特性而被稱做次期性害蟲。蛀幹害蟲大多為寡食性;蛀幹害蟲在立木上表現出一定的垂直分布。同一樹種因部位不同,蛀幹害蟲種類也不同,尤以針葉樹立木上垂直分布最顯著;蛀幹害蟲導致林木的幹枯類型與侵害順序相關聯,可分為:幹基型:源於幹旱、地下水位變化、土壤板結等誘發因素,害蟲寄居於根莖及幹基,林木幹枯始白幹下部,以樹冠近期內仍保持綠色為特征。樹冠型:源於食葉害蟲、速行火、有毒物質等,害蟲先寄生於上部及枝丫,樹幹首先被害幹枯,但樹木下部仍保持生活力。偏枯型與全株型:判別蛀幹害蟲的垂直分布區係及林木幹枯類型,有助於監護和組織防治。
(2)常見蛀幹害蟲。小蠹類:分布廣、數量多,往往在樹株內密集成群,終生蛀食樹皮或木材。其多數種類僅侵害衰弱樹、瀕死木,一般視為次期性害蟲;少數種能危害健康的生長著的林木,視為先鋒蟲種。按照小蠹在樹體內修築坑道的部位,可分為樹皮小蠹和蛀木小蠹兩大類群,樹皮小蠹築坑於韌皮部與邊材之間,坑道在樹皮內側,呈平麵結構,直接取食韌皮部與邊材中的澱粉纖維等;蛀木小蠹在木質部中修築坑道,其食物是真菌,所以又稱食菌小蠹。兩大類群對比,樹皮小蠹直接與寄主樹木相聯係,受樹種的限製較大,多是單食性種類;蛀木小蠹或食菌小蠹與寄主樹木的聯係是間接的,隻要真菌能夠生長,它們就能生活,多屬多食性種類。小蠹類危害是加速林木幹枯,常見的有橫坑、縱坑梢蠹。
天牛類:天牛一般以幼蟲或成蟲在樹幹內越冬。成蟲羽化後,有的需補充營養,取食嫩枝、葉片、樹皮、樹汁或果實;有的則不需要。產卵方式一般前口式的將卵直接產入粗糙樹皮或裂縫中;下口式的先在樹幹上咬成刻槽,然後將卵產在刻槽內或附近,不同的種類產卵的刻槽也不同。大多幼蟲最初在樹皮下取食,齡期增大後即蛀入木質部危害。幼蟲在樹幹內向上或向下危害,坑道形狀和長短隨種類而異,部分種類的幼蟲則在韌皮部邊緣部分蛀食。幼蟲在枝幹內蛀食時,常在一定距離內在樹皮上開口作為排糞孔,向外排泄物和蛀屑;幼蟲老熟後即築成較寬的蛹室,兩端以纖維和蛀屑堵塞,化蛹其中。天牛類危害普遍,多為樹棲,是樹木及原木的重要害蟲,常見的有:鬆墨天牛、雙條杉天牛、光肩星天牛、雲斑白條天牛。
象蟲類:部分種類蛀食樹木枝幹,在林業上有重要的經濟意義。多數一年一代,有些則長達2 年;大多以成蟲或幼蟲越冬。常見的有楊幹象、核桃橫溝象、鬆瘤象。
其他蛀幹害蟲:木蠹蛾類、蝙蝠蛾類、透翅蛾類。
3. 種實害蟲
(1)種實害蟲的危害特點:種實害蟲的危害通常與林木繁殖器官的生長發育同步進行。成蟲羽化及產卵高峰基本上與被害寄主的花期或坐果期相符;產卵部位大多在花、萼片、球果鱗片、莢果、果柄、幼嫩種子或嫩枝上,隨同果實和種子的生長發育;老熟害蟲自行脫果,或隨同種實采收帶到貯藏場所繼續危害。
(2)常見種實害蟲。
長蝽類:屬半翅目長蝽科,大部分植食,危害樹木營養器官和種子,常匿居葉鞘間、果鱗下,生活較隱蔽。豆象類:屬鞘翅目象蟲科,蛀害木本豆科植物的種子,體形小,易隨籽粒而廣泛傳播。
鬆瘤象
象蟲類:屬鞘翅目象蟲科,蛀害林木種子、果實、果枝,引起落果及種實減產。
蠅類:雙翅目花蠅科的球果花蠅屬,其幼蟲通稱果蛆,危害球果的種子,落葉鬆受害尤其嚴重。
舉肢蛾類:鱗翅目舉翅蛾科,如危害核桃、柿果的舉肢蛾。
卷蛾類:鱗翅目卷蛾科,如油鬆球果小卷蛾、雲杉球果小卷蛾。
螟蛾類:屬鱗翅目螟蛾科,以幼蟲危害鬆、落葉鬆、雲杉的球果和嫩梢。
蜂類:膜翅目昆蟲中危害種子的小型蜂類較多,如柏木麗鬆葉蜂、刺槐種子小蜂、落葉鬆種子小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