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1章 奇智異謀:森林危機“防禦戰”(2)(3 / 3)

第二節 高科技與森林保護

強風是沙塵暴產生的動力,沙、塵源是沙塵暴物質基礎,不穩定的熱力條件利於風力加大、強對流發展,從而夾帶更多的沙塵,並卷揚得更高。除此之外,前期幹旱少雨,天氣變暖,氣溫回升,是沙塵暴形成的特殊天氣氣候背景;地麵冷鋒前對流單體發展成雲團或颮線是有利於沙塵暴發展並加強的中小尺度係統;有利於風速加大的地形條件即狹管作用,是沙塵暴形成的有利條件之一。

《聖經·舊約》中有這樣一個故事:人類的始祖因偷吃禁果被逐出天堂伊甸園,後來始祖的兒子該隱又因妒忌誅戮了自己的弟弟亞伯,從此揭開了人類曆史上互相殘殺的序幕。上帝耶和華見此情景不禁為之震怒,決心把這個墮落的人間世界毀於一旦。

當時,耶和華認為,唯有諾亞是個重情義的人,決心讓他免於災禍。於是,上帝便對諾亞說:“這個世界已經完全違背了我當初造物的本意,因此,我要將這個罪惡的世界一舉毀滅。你要造一隻方舟,等方舟造好了,你的全家老小和這些飛禽走獸統統登船後,這個世界就將下起大雨。到那時江河湖海一起暴漲,除了方舟上的生靈幸免於難外,世界萬物統統遭到洪水帶來的滅頂之災。”這個故事會給我們一些什麼警示呢?

當今人類在機器轟隆聲中製造了供人類享樂的眾多商品,也在不知不覺中破壞著人類的居住環境。煙囪冒著滾滾濃煙,工廠肆無忌憚地傾倒有毒垃圾,汽車張著血盆大口排出化學煙霧。人類幾個世紀以來肆意妄為地砍伐森林,過量開發地下水資源,使地球上其他動植物生存麵臨極大威脅。

生物學家說,目前地球上物種滅絕的速度至少大於史前的1000 倍,許多植物物種的消失就像夜空中的流星那樣轉瞬即逝。人類與動植物唇亡齒寒的依存關係尤為重要。

目前,人類麵臨著能源、資源、農業、人口和環境五大危機,生物技術的崛起,為解決這些危機提供了方法和途徑。那麼什麼是生物技術呢?它就像《西遊記》中的各路神仙,能把從前聽起來純屬“天方夜譚”的故事變成現實。

植樹造林使用試管苗,這是一種用植物組織培養的方法培育出的苗木,是從試管裏培養出來的,所以叫試管苗。試管裏怎麼才能長出小樹苗呢?科學家揭示了其中的奧秘。原來植物身上的每一個細胞,在一定條件下能夠培養成和母體一模一樣的新植株。植物細胞的這種特性,稱之為植物細胞的“全能性”,現代的生物技術使這些植物細胞的“全能性”發揚光大,隻要一個芽就可生產100 萬株小植株。將林木的一部分器官或組織,如胚、葉片、莖尖、子葉、項芽等,甚至細胞、花粉在無菌的環境中進行培養,就能獲得所要的苗木。

植物組織培養有很多好處。例如,遭到火災和人為破壞的森林資源,迅速恢複它的原貌需要大量的優質苗木。特別是優良母樹遭到破壞,難以采到足夠的種子育苗,即使能采到種子,也會因良莠不齊,品質不一,難以保證造林的良種化。對於那些難以發芽出苗的樹種,利用植物組織培養技術,可以使樹木高效快速繁殖。同時,由於組織培養作為一種無性繁殖的方式能較好地保持母體的特性,所以采用優良的材料進行組織培養能快試管苗用植物組織培養技術快速繁殖樹木速繁殖,並將大大提高森林的質量。而且,這種方法不受季節限製,可以風雨無阻地在室內生產苗木。

既然一個細胞就能長成一棵植株,能不能用兩個不同種類的植物細胞進行雜交來獲得新種呢? 20 世紀70 年代初美國科學家卡爾首先使不同種類的煙草細胞進行雜交獲得成功。這種技術被稱為細胞雜交技術,它屬於生物工程之一的細胞工程。另外還有基因工程、酶工程和發酵工程,統稱現代生物四大工程。

今天,科學家們正在用生物技術這杆畫筆描繪一個離我們並非遙遠的森林前景,人類正在把夢想逐漸變為現實。現在,已有200 多種樹木用這種方法獲得了苗木,尚有大量的樹木需要進行進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