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 森林頻現危機
森林的生活越發艱難了:它的麵積在逐年減少,它發現頭頂上的天空越來越渾濁,空氣越來越難以呼吸,森林裏的朋友們也越來越少,鳥兒不再唱歌,鬆鼠不再蹦跳,更可怕的是自己的同類,每天都在一陣電鋸聲中轟然倒下。幾百台拖拉機、推土機隆隆作響,不計其數的林木倒在地上,動物嚇跑了,土地被推平。接著火焰四起,濃煙彌漫,鳥兒哀鳴,猴子嚎叫……這是南美亞馬孫河流域熱帶森林被破壞的一個場景。據說,這裏每天有上百萬棵大樹被毀掉。
拉丁美洲人民將亞馬孫河當做自己的驕傲。它千回百轉,極為壯觀,蜿蜒流經秘魯、巴西、玻利維亞、厄瓜多爾、哥倫比亞和委內瑞拉等國,被它滋潤著的土地多達800 萬平方千米,它孕育了世界最大的熱帶雨林,亞馬孫河流域是世界上公認的最神秘的生命舞台。在亞馬孫河的兩岸,是莽莽密林,充沛的雨水、濕熱的氣候和長時間的強烈日照,這些都是亞馬孫河流域地區的植物生長得天獨厚的條件,因為這些條件,這一地區成為了世界最大的熱帶雨林區,森林麵積達3 億公頃,占世界現存熱帶雨林的1/3,其中87%在巴西境內。這裏有極為豐富的自然資源,物種繁多,生態環境紛繁複雜,生物多樣性保存完好,被人們譽為“生物科學家的天堂”和“地球之肺”。
然而,亞馬孫熱帶雨林卻並沒有因為它的富有而得到人類的厚愛,人們從16 世紀起便開始開發森林,毫無節製地開發已對當地的自然環境造成了極大破壞。隨著巴西本國經濟的發展,大量移民湧入亞馬孫雨林邊緣地帶。1970 年,巴西總統為了解決東北部的貧困問題,又做出了一個最可悲的決策:開發亞馬孫地區。
人類為了自己的經濟利益,想方設法地使用各種手段和工具,奪林造田。隨著不斷延伸的公路和鐵路幹線,使得農民能更容易地深入到原始密林中砍燒墾殖。在墾荒過程中,人們把重型拖拉機開進森林,人們將樹木砍倒,然後放火焚燒。燒荒耕作、過度采伐、過度放牧和森林火災等是熱帶雨林減少的主要原因,其中首要原因就是燒荒耕作,燒荒耕作在整個熱帶森林減少的麵積中占了45%的比例。熱帶雨林的減少意味著森林資源的減少,同時也意味著全球範圍內的環境在惡化。因為熱帶雨林像一個巨大的“造氧機器”,每年吞噬全球排放的大量二氧化碳,同時製造出大量毀林造田的氧氣,亞馬孫熱帶雨林由此被譽為“地球之肺”。如果亞馬孫的森林被砍伐殆盡,地球上維持人類生存的氧氣將減少1/3。由於林區的生態環境非常脆弱,大多數養分儲存於活著的植物中,而並不在土壤裏。大部分養料會在森林被燒光後隨風散去。在清理出來的土地上耕種,過不了多長時間,土壤或是肥力耗盡,或是被雨水衝走,隻剩下一片寸草不生的沙礫。跨國大企業則是看中當地豐富的鐵、銅、鋁土和其他礦產資源,不惜投入重金,大肆開采。
這一係列的行為使該地區每年約有8 萬平方千米的原始森林遭到破壞。1969 ~ 1975 年,巴西中西部和亞馬孫地區的森林被毀掉了11 萬多平方千米,巴西的森林麵積同400 年前相比,整整減少了一半。
巴西人濫伐亞馬孫的森林,隻填飽了他們的肚子,卻沒有給自己帶來更多的財富。然而,他們濫伐森林卻給大自然帶來了永遠的創傷和難以彌補的傷害。森林的過度砍伐使得土壤侵蝕、土質沙化,水土流失嚴重。因為熱帶雨林像一個巨大的抽水機,大量的水分會從土壤中被植物吸取,然後通過蒸騰作用散發到空氣中。另外,森林土壤的滲透性十分優異,大量的降水能被吸收和滯留。亞馬孫熱帶雨林儲蓄的淡水占地表淡水總量的23%。巴西東北部帕拉州、阿瑪帕州的一些地區由於大肆砍伐林木,生態環境遭到了嚴重破壞,從而使這些地區變成了巴西最幹旱、最貧窮的地方。
由於森林被砍伐,生態被破壞,本來風調雨順的地區,卻變成了天災人禍不斷的不祥之地。其他有些國家也因為對亞馬孫的破壞而受到了懲罰。在秘魯,由於森林不斷遭到破壞,60 年間,較大的泥石流竟爆發了4300 次,193 次滑坡,直接死亡人數達4.6 萬人。目前,每年仍有0.3 萬平方千米土地的20 厘米厚的表土被衝入大海。
不僅如此,森林裏的基因數量也極為龐大,地球上約有1000 萬個物種,其中生存於熱帶、亞熱帶森林中的就有200 萬~ 400 萬。在亞馬孫河流域的僅0.08 平方千米的取樣地塊上,就可以得到4.2 萬個昆蟲種類,亞馬孫熱帶雨林中每平方千米不同種類的植物達1200 多種,地球上有1/5的動植物都在這裏生長。然而,由於熱帶雨林被砍伐,那裏每天都至少有一個物種消失。有人預測,如果熱帶雨林不停地減少,數年後,麵臨滅絕的動植物將達50 萬~ 80 萬種。雨林是一個巨大的基因庫,如果將其喪失掉,無疑是人類最大的損失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