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章 地球之肺:森林與人類(6)(2 / 3)

紅樹的根具有很強的功能,它不僅能抵抗鹽分,還可以從海水中吸收養分。由於紅樹林的葉子非常硬,而且表麵有很厚的蠟質表皮和反光結構,所以體內的水分不易蒸發。而葉片中含有排鹽腺,它可以把多餘的鹽分排出體外,所以,人們把紅樹稱為“植物海水淡化器”。如今,科學家們正在努力研究紅樹是如何脫鹽的。紅樹林可使海岸帶土地穩定,避免水土流失;調節氣候,淨化空氣,美化環境。紅樹林是鳥類棲息的天堂,是魚、蝦、蟹、貝的樂園。紅樹林能把海水中的沉澱物固定起來,加上落葉、鳥糞等腐殖質的聚集,天長日久便形成了新的小島或陸地。紅樹根從海底土壤汲取養分,而它的腐爛枝葉又作為魚、蝦的餌料。紅樹林還為海邊的鳥類、魚、蝦和蟹提供了生息繁衍的場所,成為維持海岸生態平衡的基地。

紅樹林海岸是生物海岸的一種。生長在華南沿海淤淺灘上的大片灌木叢林,漲潮時,潮水淹沒了淺灘,樹幹被浸泡在水中,隻有樹冠露在海麵上,成為一片濃綠的“海洋森林”。落潮後,露出的樹幹沾掛著汙濁的泥水,樹根堆積了大量浮泥,這時“海洋森林”變成了海岸泥沼。這些灌木主要是紅樹科的植物,由這種灌木叢林與泥沼結合組成的海岸就叫做紅樹林海岸。

紅樹是生長在熱帶、亞熱帶的植物,它要求終年無霜、溫暖而潮濕的氣候。紅樹有特殊的結構,可以耐鹽、耐堿,樹幹上生長了很多氣根,已適應長期浸泡在海水與淤泥等缺乏空氣的環境中生活。紅樹還生長著板狀根和支柱根,可以抵抗風浪的襲擊而不倒下。它的種子成熟後留在母樹上的果實內萌發,然後從果實中伸出20 ~ 30 厘米下垂胚軸。當幼苗成熟後,在重力作用或在外力作用下落入泥中,很快生根固定。幼苗也可以隨著海流漂向外海,遇到適宜的環境就生長固定下來。它的葉子不大,光亮而肥厚,能抵抗熱帶地區強烈的日光,又可儲存水分減少葉麵蒸發。這些特點,使紅樹能在熱帶、亞熱帶風浪比較小的淤泥海灘上茂密生長,形成一種特殊的、由植物構成的海岸。我國海南島的文昌、儋州、三亞內灣,雷州半島的海安,閩南惠安、泉州等海灣以及珠江口,都有紅樹林生長。但以海南島東部清瀾港等處的紅樹林生長最茂盛。海南島紅樹植物最為豐富,種類也最多,有37 種。

我國紅樹林海岸的分布,大致從廣西欽州灣開始,經過雷州、海南島、電白、陽江等地到台灣地區,北部直達福建的福鼎,相當於北緯27°20′地區,即在福建福鼎一帶。浙江南部海岸在永嘉到平陽一段曾引種紅樹成功。

紅樹林分布在低平的堆積海岸的潮間帶泥灘上,特別在背風浪的河口、海灣與沙壩後側的瀉湖內發育最好。它常常沿河口、潮水溝道向內陸深入數千米。

紅樹林海岸可以劃分為一係列與岸平行的地帶。按其自海向陸的順序是:

(1)淺水泥灘帶位於低潮海麵以下,經常為海水淹沒,但水淺,僅1 ~ 2 米水深,是淤泥的海底。

(2)不連續的沙灘帶位於低潮線附近,能受到風浪的作用,所以有一些沙灘分布,但這裏風浪作用不太強,沙灘又被一些小河、潮水溝道或泥灘所分隔。在這個地帶內,僅在潮溝兩側與泥灘上有一些零散的紅樹分布。

(3)紅樹林海灘帶位於不連續的沙灘帶的後側,寬度從幾百米到幾十千米不等,這裏生長著茂密的紅樹叢林,它籠罩了整個潮間帶的泥灘,由於紅樹根係發達,交互重疊,密密叢叢,林下為泥沼,並且有一些彎曲的潮水溝道迂回於林內,因而使得紅樹林內很難穿行。泥沼內由於紅樹的枯枝落葉積聚腐爛,淤泥中富含有機質殘餘,因而使得紅樹林沼澤內具有惡臭的氣味。紅樹林內有一些水禽和貝類。其中有兩種動物對紅樹生長有好處:一種是海蟹,它們的穴居有利於林下土壤的通氣;另一種是生長在紅樹主幹上的牡蠣,它的殼是紅樹生長所需的鈣和碳酸的主要來源。但在福建沿海的紅樹林中有一種有害的貝殼——虼,它附著在紅樹幼苗上,吸收紅樹的養料以繁殖自己的後代,致使林木枯萎死去,為保護紅樹叢林,必須剝去虼殼。

(4)淡水沼澤帶位於紅樹林海灘帶的後側,平時地麵幹燥,隻有特大潮水時才會被浸沒,夏秋季通常是河水泛濫區,這裏生長著各種熱帶或亞熱帶植物與草叢。這個地帶可以開墾或開辟為牧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