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熱量與水分狀況在地球表麵分布的規律性,致使植被在地理分布上也呈現出相應的地帶性規律,包括緯度地帶性、海陸分布地帶性和山地垂直地帶性。緯度地帶性決定於緯度位置所聯係的太陽輻射和大氣熱量等因素;海陸分布地帶性決定於經度位置距離海洋的遠近所聯係的大氣水分條件,二者合稱為水平地帶性。山地垂直地帶性受水平地帶性的製約,決定於特定水平位置上。由於海拔高度所聯係的熱量與水分條件,垂直地帶性、緯度地帶性與海陸分布地帶性一起被稱為植被分布的三向地帶性規律。
1. 森林的水平分布
受經、緯度位置的影響所形成的森林分布格局,稱為森林的水平分布。森林分布格局中森林類型從低緯度向高緯度或沿經度方向從高到低有規律綠色視野。
我國森林的樹種
我國北方氣候幹冷,向南漸趨溫暖,因而南方森林中的樹種組成比較複雜,北方就比較單純。例如,據我國海南島東南部吊羅山、五指山等地區熱帶雨林中的調查,在100 平方米樣方中,喬木有27 種,而在東北大興安嶺寒溫帶針葉林中,興安落葉鬆常為單純林,即便有混交樹種也僅2 ~ 3 種。
森林地理分布規律
熱帶稀樹草原的分布,稱為森林分布的水平地帶性,包括緯度地帶性和海陸分布地帶性。
(1)世界森林分布的水平地帶
性。世界範圍內森林分布的水平地帶性非常明顯。以赤道為中心,由南向北依次分布著熱帶雨林、熱帶季雨林、熱帶稀樹草原、硬葉常綠林等。水平地帶性中有的時候是緯度地帶性更明顯,有時候則是經度地帶性更加突出。比如在非洲大陸上,緯度地帶性尤為明顯;北美洲中部地區,東麵瀕臨大西洋,西麵是太平洋,自大西洋沿岸向東,依次出現常綠闊葉林帶、落葉闊葉林帶、草原帶、荒漠帶,抵達太平洋沿岸時又出現森林帶,明顯地表現出經度地帶性。
(2)我國森林分布的水平地帶性。我國地域遼闊,南起南沙群島,北至黑龍江,跨緯度49°,大部分在北緯18°~ 53°,東西橫跨經度62°。氣候方麵,自北向南形成寒溫帶、溫帶、亞熱帶和熱帶等多個氣候帶;東部受東南海洋季風氣候的影響,夏季高溫多雨,西北部遠離海洋,是屬於典型的內陸性氣候。
與此相對應,我國森林水平分布具有兩個特點。其一,自東南向西北,森林覆蓋率降低,依次出現森林帶、草原帶和荒漠帶,表現出一定的海陸分布地帶性。我國東部地區森林覆蓋率為34.27%,中部地區為27.12%,西部地區隻有12.54%,而占國土麵積32.19%的西北五省區森林覆蓋率隻有5.86%。其二,從最南端的熱帶落葉闊葉林帶到最北部的寒溫帶,隨著地理緯度的變化,森林植被可劃分成熱帶雨林和季雨林帶、南亞熱帶季風常綠落葉闊葉林帶、中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帶、北亞熱帶常綠落葉闊葉林帶、暖溫帶落葉闊葉林帶、溫帶針葉落葉闊葉林帶和寒溫帶針葉林帶,表現出非常明顯的緯度地帶性。根據水平分布,我國可以劃分為8 個植被區域,集中體現了森林分布明顯的水平地帶性規律:寒溫帶針葉林區域。該林區位於大興安嶺北部山區,是我國最北的林區,一般海拔300 ~ 1100 米,地形以丘陵山地為主。本區年均溫度在0℃以下,冬季長達8 個月之久,生長期隻有90 ~ 110 天,土壤為棕色森林土。本區以落葉鬆為主,林下草本灌木不發達。
溫帶針闊葉混交林區域。包括東北鬆嫩平原以東、鬆遼平原以西的廣大山地,南端以丹東為界,北段以小興安嶺為界。全區形成一個“新月形”,主要山脈有小興安嶺、完達山、張廣才嶺、老爺嶺和長白山,海拔大多數不超過1300 米,土壤為暗棕壤。本區受日本海影響,具有海洋型溫帶季風氣候特征,冬季在5 個月以上,年平均溫度較低,典型植被為以紅鬆為主的針闊葉混交林,除此外,在凹穀寒溫帶針葉林和高山也有雲杉和冷杉等分布。暖溫帶落葉闊葉林區域。北與溫帶針闊葉混交林接壤,南以秦嶺、淮河為界,東為遼東、膠東半島,中為華北和淮北平原。整個地區地勢平坦,海拔在500 米以下,本區主要群種有櫟、楊、柳、榆等,但主要是次生林,平原是農業,原始林幾乎不複存在了。本區氣候溫暖,夏季炎熱多雨,冬季嚴寒幹燥,黃河流域是中華民族的發源地,經數代的破壞和墾殖,多為栽培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