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8章 化學實驗方法的綜合運用技巧(1)(2 / 3)

儀器裝配按如圖6(1)裝配,即為一個簡易的冷凝管。要求各連接處一定要嚴緊密封。

實驗操作如圖6(2),在B處用吸球把玻璃管內吸滿水,並使水從B處自然流出,然後撤去吸球,即可在玻璃管內形成自下而上的冷水流。

注意事項B處必須低於A處,愈低水流愈快,可通過調節B處高低來掌握水的流量。流出水經冷卻後,再加入A處燒杯中繼續使用。

另外,此裝置體積小,輕便,也可裝配在某些反應裝置的上方,用來冷凝回流受熱揮發的液體。

減壓過濾用橡膠板相接密封的方法

減壓過濾,此法可加速過濾,並使沉澱抽吸得較幹燥。在安裝抽濾裝置時,為了使布氏漏鬥與吸濾瓶相接密封,必須配上一個大、小合適的橡皮塞,橡皮塞插入吸濾瓶內的部分不得超過塞子高度的1/2。這樣,隻有將吸濾瓶和橡皮塞配上套後才能使用。這對於人數較多的學生實驗確實很不方便。

為了解決學生實驗中減壓過濾方便、快速的問題,湖南吉首大學化學係張克梅將傳統的相接布氏漏鬥和吸濾瓶所用的橡皮塞改用橡膠板,這樣就使抽濾裝置不需要專門配套,大、小不同的布氏漏鬥、吸濾瓶可隨時隨地搭配使用。我們常用的布氏漏鬥頸有1~25cm,吸濾瓶有2~35cm,全部都可采用相同的橡膠板來聯接密封進行減壓過濾。

具體做法是,把厚約02cm的橡膠板裁成6cm左右的正方形,在橡膠板中間用打孔器鑽一個15cm左右的小圓孔(如圖7)。然後把布氏漏鬥頸插入橡膠板的孔中。由於布氏漏鬥頸上麵大、下麵小,橡膠板也具有一定的收縮性,套好後就形成了一定的凹形(如圖8),形成的凹型使吸濾瓶與橡膠板的接觸麵積增大,使布氏漏鬥頸與吸濾瓶頸的大小無關。吸濾時隻要將套上橡膠板的布氏漏鬥放在吸濾瓶頸的上方,稍用頸壓一下,就可使布氏漏鬥與吸濾瓶緊密地相接密封。

①吸濾瓶②橡膠板③布氏漏鬥該裝置的安裝、拆卸及使用都非常方便,抽濾效果很好,深受大家的歡迎。

玻璃瓶塞膠粘的打開法

化學實驗室玻璃儀器上的瓶塞、活塞和活栓,因使用後放置時間過久或保管不善,膠粘打不開或轉不動的現象是每個化學教師和實驗管理人員經常遇到的事。有一些學校化學教師和有關實驗人員,遇到這個問題,沒有好的辦法,用一般方法打不開,往往蠻幹,以致損壞不少儀器,除常用的敲擊法、火烤法外,江西省南昌縣向塘二中謝耀東老師介紹了以下幾種方法。

水浸法:

就是利用毛細現象將膠粘的部分浸沒在冷水中,這裏必須注意,若是膠粘的儀器是藥劑瓶,且內部盛有藥品,瓶口與瓶塞膠粘,則隻能將藥劑瓶倒立在水中,使水浸沒膠粘瓶塞的一部分,否則水就沿著膠粘部分的空隙上升進入瓶中與藥品接觸,搞壞藥品或發生意外。此法隻要是膠粘物能溶於水,隻要浸上幾個鍾頭或稍多一點時間,不管它是什麼儀器和膠粘得有多緊,一般都能打開,且儀器完整無缺。

酸浸法:

若水浸法仍不能打開,膠粘物又不知是何類物質,則應考慮膠粘物可能不溶於水,再改用酸液試探,作法與水浸法相同,隻要將水改成稀酸就行。如稀鹽酸或稀硝酸。

堿浸法:

若酸浸法仍不能打開,則應考慮到膠粘物可能不溶於酸,再將稀酸更換成稀堿溶液,如稀的氫氧化鈉溶液,作法同上,不過這種方法是極少用的。

通過以上水浸法、酸浸法或堿浸法,一般沒有打不開被膠粘的玻璃瓶塞、活塞和活栓,千萬不要蠻幹。

兩種簡單有效的試劑瓶密封方法

在中學化學實驗中常用到許多易揮發的試劑,如氨水、濃鹽酸、濃硝酸、液溴、二硫化碳、乙醛、乙醚等等。有些試劑一次用量不多,等第二個學年再用時,由於密封不嚴,試劑又揮發掉了,要再購買很不方便。浙江省鬆陽縣三中程建人介紹了兩種簡單有效的試劑瓶密封方法。

乒乓球-丙酮液密封把乒乓球剪成小碎片於小燒杯中,後倒入適量的丙酮。不斷攪拌至乒乓球碎片完全溶解成為粘稠液。然後用毛筆蘸取塗在試劑瓶口,幾分鍾後隨丙酮的揮發就幹固密封了。

火棉膠密封①取濃硝酸(密度為14克/厘米3)1份於燒杯中,再取濃硫酸(密度為184克/厘米3)2份小心倒入濃硝酸中混和均勻。稍冷後,把一團棉花用玻璃棒浸入混酸中,並不斷攪動,在60℃~70℃的水浴中加熱8~10分鍾。取出棉花在流水下衝洗幹淨,用濾紙吸幹水,再放表麵皿上水浴幹燥得火棉。②配好酒精-乙醚液(體積比為1∶3)。把酒精-乙醚液適量慢慢加入到火棉中,火棉逐漸膨脹成為粘稠液——火棉膠。用毛筆蘸取火棉膠塗在試劑瓶口,等溶劑揮發後幹固密封。

以上兩種方法筆者經過幾年的實踐,既方便,效果又很理想。

電阻絲切割玻璃瓶的新方法

(1)製切割儀:取耐火磚(或紅砂石)一塊,(規格可用23×11×4厘米的)把它上麵鑿成一個光滑的彎月形,順彎月形在其上麵鑿一條槽,以剛好能放平一根220V800W的電阻絲為佳。電阻絲兩端從耐火磚兩頭的兩個孔中鑽出,接在照明電源220伏線路上即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