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7章 化學實驗操作方法和技能的提高(6)(1 / 2)

(1)抓早從初三年級就緊抓不放,在“緒論”課之後,讓學生進入實驗室,讓他們接觸實驗的基本儀器、模型、標本、掛圖,強調培養化學實驗技能的目的,提出學生實驗的要求和實驗室規則,並有意讓他們做點燃鎂條的實驗和用玻璃管向盛有澄清石灰水的燒杯中吹氣變渾濁後又變清的實驗,使他們產生興趣,發現與提出了不少問題,也為他們掌握實驗操作技能、觀察實驗現象牽線搭橋,收效很好,這是學生接觸化學實驗的第一課。

(2)抓細凡是涉及實驗操作的技能,都要舍得花課時,在課堂上逐項對學生進行訓練考核,采取“講清道理、示範操作、學生練習、總結提高”四“步”曲的做法,兩人一組,人人動手,相互糾正,反複練習,項項落實,達到個個能獨立操作的目的。若有少數不過關的學生,也不輕易“放”過,在取得班主任老師的支持後,讓他們在課餘時間去實驗室重作實驗,直到學會為止。

(3)集中抓根據實驗的難易程序和學生實驗操作的實際情況,必要時要集中時間、集中內容,進行集中訓練。高一新生來自各初中,學生的實驗操作能力參差不齊。因此,高一新生入校,用兩周六課時的時間進行使用化學儀器技能和基本操作技能的集中訓練,以填補空白,提高起點,為實驗教學創造良好的基礎。對於難度較大,要求較高的定量實驗,總是精心組織,集中訓練,嚴格要求,落實到每個學生。

(4)反複抓基本操作技能的掌握與熟練,並不是靠一朝一夕、一蹴而成的,需要循序漸進,經常訓練和反複鞏固提高,才能達到熟練掌握、靈活運用的程度。例如,中和滴定是中學化學的重要實驗,對於酸、堿滴定管的使用及量液、讀數等,大家感到並不難掌握,就是當用指示劑指示反應是否已達到終點時,有的學生畏縮不前,不敢再滴下去,有的學生放標準液時忘了搖錐形瓶,搖錐形瓶時又不敢放標準液,大多數學生滴過了終點,造成較大誤差。為訓練學生準確、熟練、協調的中和滴定操作技能,我采取“認真指導、集中訓練、分散鞏固、反複操作、定期考查、查漏補缺”的方法,讓學生多次進行練習。實驗結果表明:多數學生操作的熟練程度得以提高。

上好實驗課,是培養學生操作能力的中心環節

(1)根據教學要求,製定學期實驗課計劃為了提高實驗課質量,我根據大綱與教材的要求,製定學期實驗課計劃,統籌安排。內容有:實驗的目的要求、實驗內容、實驗方法步驟、實驗材料、實驗基本技能訓練要點、實驗時間等,按計劃分別落實到有關章節中去,對每章每節的實驗要求具體,難易適度。由於每節實驗課是全學年、學期或某一項實驗操作技能培養過程中的重要一環,所以應當做到前後互相銜接。例如:培養學生使用試管的能力,在不同的課裏應提出不同的要求,使學生逐步掌握:①在化學實驗基本操作中,隻要求他們能正確地拿試管,夾持試管,洗刷試管等。②在測定硫酸銅晶體結晶水含量的實驗中,要他們學會用試管加熱固體物質(注意試管的傾斜方向)。③在進行酸堿反應實驗課裏要求他們會振蕩試管,用試管加熱物質等。

(2)課前要認真做到“五備”

“五備”即:備實驗目的要求,備基本技能操作訓練,備實驗材料,備注意事項,備直觀教具。對個別難度較大的實驗(如:酸堿中和滴定,摩爾溶液的配置,多糖的性質實驗),還要備培養積極分子的輔導計劃。此外,實驗前一定要指導學生作好預習工作,讓學生認真填好實驗報告中“實驗內容、步驟”一欄。上課時,以報告單作“入場券”,教師每次抽查一、二個組,這樣,教師就可以節約講解時間,讓學生有充足的時間動手操作,以提高實驗的速度和效益。

(3)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認真做好實驗課的輔導過去,上學生實驗課,進行輔導主要是演示,以為隻要從頭到尾演示一遍就行了。但因抓不住重點,占時間又多,效果不好。現在改變了過去“包辦代替”的方法,既大膽放手,又不放任自流,采用提出本節實驗關鍵性問題,時而演示時而講解,時而邊演示邊講解,巡回解決主要矛盾三條措施,收到良好效果。

另外,在實驗過程中,一定要求人人動手“爭當實幹家,不當觀察員”,千萬不要一看到某些學生在操作上有點錯誤,教師就急於越俎代皰,這樣易造成學生的依賴性,應該誘導、啟發學生自己發現問題,糾正錯誤,鍛煉學生獨立分析、解決化學問題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