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定位與知識編輯(外):將已經學習的各個分立的行為動作聯係起來成為連續的動作。
S1-R1-→S2-R2-→……Sn-Rn各個環節各就各位,依次出現,有條不紊,似乎是前一個環節帶出下一個環節。
學生需要經過一段時間的練習,動作由呆板到協調、靈活,錯誤動作逐漸減少,以致消失。
(內):學生通過親自練習使所需要的關於操作技能的基本知識從陳述的形式轉換成不需要高度注意的新的合適的程序,這一程序能使輸入的信息直接應用。當此階段完成時,關於本操作技能的知識將組合成能使輸入的信息直接應用的一係列操作規則。例如,具體到托盤天平的使用上,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按操作步驟一步步地模仿、練習:①轉動螺絲調節遊碼使天平平衡;②把稱量物用已知質量的適當容器盛放,放於左盤。如果每一步是一個S-R,將這些S-R按適當順序聯係起來,即,S1O1R1S2O2R2……SnOnRn,“O”表示在S和R之間要經過頭腦思維加工,學生在頭腦內部將這些信息進行編輯,組織成合理的程序,順利使用。即①天平調零;②稱量物上盤;③稱量和記錄;④複原。
(3)自動期與程序化(外)操作技能學習的較高境界,動作連鎖可達自動化。此時學生可在不自覺的情況下自動化、習慣化,用更多的精力放在觀察產生的現象和實驗設計上,即把注意力集中到化學知識學習和心智技能的培養上。
(內):使形成的新的程序更加精確,組合更加良好,並能完成相似的任務及進行判斷和辨別。例如,托盤天平的使用到此階段已非常熟練、自如,絕少有錯誤出現,這時,意識的參與越來越少。
在操作技能的學習過程中,學習者要了解學習的結果,判斷自己的操作技能正確與否是通過反饋來完成的。反饋是伴隨著技能的獲得同時發生的。如果在技能學習過程中有錯誤產生,學生本人通過感官或由外在的教師和其他同學指出其錯誤,將這些信息反饋給學習者的大腦,查找錯誤原因,重新認識和描述,以改正錯誤。應當指出,若僅靠多次重複練習來改正錯誤,是不能解決根本問題的。教育心理學的研究證明,在動作技能的學習中,當動作發生後立即知道結果,哪個效果最好,反饋要及時。例如,學生使用試管夾時,若是握住短柄,應當及時糾正,不宜在養成錯誤操作習慣以後再來矯正。
教學實踐和研究均已表明:化學實驗操作技能作為一個整體讓學生來學習,具有一定的階段性和遞進性。在教學中必須遵循由簡單到複雜,由易到難的原則和程序。從步驟、單項再到單元操作,可以說,化學實驗操作技能的學習大體上分為三個階段:①基本操作訓練階段;②單元操作的交替訓練階段;③結合實驗內容的綜合訓練階段(見表1)。
學生學習化學實驗操作技能的影響因素
操作技能本身的難易程度是教學內容中最重要的影響因素。如果將操作技能的難易性質固定,可以把形成化學實驗操作技能的影響因素劃分為學生的內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學生的內部因素指學習者本身要進行的活動,包括頭腦內部的活動及其外顯行為。學生的外部因素指學生以外的其他事物及其對學生的作用。
表1化學實驗操作技能學習的階段和特點
階段特點
舉例基本操作訓練階段單項操作或單元操作訓練,儀器單一、操作單一。試管的使用加熱單元操作的交替訓練階段緊密相關的兩個或幾個單元,有一定難度和綜合性,隻是環節不多,變換不多,一般為兩個左右。固體和液體試劑在加熱條件下反應結合實驗內容的綜合訓練階段相關的各個操作單元聯合成為一個有機的係統;使用多項基本操作,操作變換多難度大。氣體的製備和性質實驗為了簡明,可用函數式表示內外部因素與學生行為間的關係。
B=ff及下文中的f′僅代表層次不同,而不具有算術關係的意義。(I,O)(1)式中B:學生的學習行為I:學生的內部因素O:學生學習的外部因素I:=f′(c,x,k,s,t)(2)式中c:學習者個別差異x:非智力因素k:知識準備s:技能準備t:練習O=f′(e,i)(3)e:學校客觀環境i:教師由(1),(2),(3)式可得B=f(c,x,k,s,t,e,i)上述許多因素也影響其他內容的學習,這裏僅就操作技能學習中技能的準備、學生的練習及教師的指導這幾個具有特色的影響因素進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