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章 中學化學演示實驗的教學操作(1)(3 / 3)

計劃性

演示實驗要服從於課堂教學的要求,要加強計劃性。一方麵要充分做好準備,使實驗進行得井井有條;另一方麵要按課程內容發展上的嚴格邏輯性,把實驗與講解加以合理安排,做到緊湊而生動,使整堂課能很協調地進行。例如對甲烷的講解,按教材的安排先演示甲烷的製備再依次演示有關性質的幾個實驗。由於製取甲烷的實驗不能中斷,而有關甲烷性質的幾個實驗不可能在製取它的反應進行時依次做完,因而就要把它收集在幾個集氣瓶裏或儲氣瓶裏備用,或者要把講授順序加以變動,收集一瓶甲烷最後做甲烷的氯化反應的實驗。有一位教師完全按教材的教育和所敘述的方法去演示,先演示甲烷不能使KMnO4溶液褪色,再演示甲烷和氯氣混和見光爆炸,待講完這一內容,製取甲烷的反應已經停止,就無法再做在甲烷發生器導管口點燃甲烷的實驗了。

示範性

教師是學生模仿的榜樣,他的一舉一動都對學生有很大的潛移默化作用。教師的操作應按規定去做,給學生做出示範。演示時教師如果操作熟練而正確,有條不紊,從容不迫,演示桌上整齊清潔,對學生會起著良好的示範作用。教師的演示即使是微小的疏忽,對學生實驗技能的培養都是不利的。演示時,教師對儀器的安裝,操作的手續,試劑的使用,都要結合實驗加以必要的說明。

安全性

對於化學實驗最首要的要求是安全。實驗能否滿足於這一要求,首先取決於教師對實驗技術的掌握及其對教學工作的責任感。教師在實驗時應仔細檢查並遵守所有技術上的安全規則,對易燃、易爆、易中毒的實驗更應特別重視,不可掉以輕心。所以教師在演示時,不但自己要認真注意實驗的安全性,同時要對學生加強紀律教育和安全教育。

啟發性

演示實驗是教師親自做的實驗,比其他類型的實驗更容易體現教師的主導作用。演示時,教師應結合教學內容,因勢利導,啟發學生思維,而不要把實驗局限於隻是直觀地驗證所講的內容。例如對金屬活動順序表,教師演示幾個簡單的實驗歸納出結論,要學生把它背誦下來,並不很難,但學生正確運用這個表,有時卻感到困難。有位教師提問學生把鋅投入硫酸銅溶液有什麼現象發生,學生回答得很正確。這時教師再追問一下,把金屬鈉投入硫酸銅溶液又有什麼現象發生?學生竟毫不遲疑的回答,鈉把銅從硫酸銅溶液裏置換出來。

教師立即做了一個鈉跟硫酸銅溶液作用的實驗,結果並沒有看到有銅析出,而是出現了藍色的沉澱。這實驗雖然很簡單,但印象深刻,思維活躍。他們早已學過鈉跟水的反應並觀察過實驗,現在聯係起來考慮,就不難正確理解鈉跟硫酸銅溶液的反應是怎樣進行的。這樣的實驗是富於啟發性的,能使學生把前後所學的知識連貫起來,提高了他們綜合應用知識的能力。因此,加強實驗教學的啟發性是很重要的。

中學化學實驗的內容和類型是多種多樣的,以上隻是概括地列舉了對演示實驗的一些共同要求。如何達到這些要求,以提高教學效果,我們認為應切實抓好以下幾方麵的工作。

(1)教師要認真鑽研和掌握實驗的技術要做好演示實驗,對實驗裝置的全部技術上的細節及試劑的配製和使用都應當很正確地完成和安排妥當。有的實驗是可以用多種方法去做的,教師可根據自己的經驗及具體情況(如設備條件)靈活地選用實驗進行的方法。有的實驗效果不理想,可設法加以改進。

(2)要認真做好實驗的準備工作教材裏對實驗的裝置和操作雖有較詳細的規定,但教師事先做一次是很有必要的。若準備不充分,有時一些細節的疏忽也會造成實驗進行上的困難和失敗。對實驗的準備工作必須是精密而細致的。

(3)在演示過程中要注意實驗與講解的配合實驗與講解脫節,學生所得知識可能是形式主義的。實驗是使學生達到感知的一種手段,在實驗教學中,注意把講解很好地配合起來。並引導學生進行分析、綜合、比較、概括,從而把觀察實驗現象的過程和其抽象思維與邏輯推理的過程很好地結合起來,以達到提高教學質量的目的。

中學化學演示實驗的基本要求(二)

中學化學的“實驗教學”是指學生的分組實驗和教師的演示實驗兩種形式。演示實驗雖然隻是教師操作、學生觀察,但是,它在整個化學教學中起著很重要的作用。

但對於青少年學生來說,他們開始往往不會觀察、不善於觀察、不善於支配自己各個器官來更好地完成學習任務,而是從興趣出發,抱著一種好奇心去看教師的“表演”,如果放任自流地去觀察,演示實驗就達不到預期的目的。為此,遼寧丹東市十四中學張秀榮老師指出教師做演示實驗時要力爭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