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覽效果
展覽內容同於課本,而形式新穎、美觀,裝置同中有異,異中有同,對學生有新鮮感、有吸引力,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欲,使他(她)們投身到探索實驗中去,從而達到鞏固、提高實驗知識,使複習收到良好的效果。
化學實驗教學量質要求與量化
加強實驗教學是提高化學教學質量的重要途徑。中學化學實驗教學的量質要求如下:
化學實驗要有量質要求
按照現代教學論的要求,要使中學化學實驗教學具有教養、教育和發展性,就必須對實驗教學預先製定知識結構線、智能結構線、品格結構線的質與量的要求。在化學實驗中預定這“三線結構”量質要求,才能使我們心中有數,有所遵循,目的明確,有的放矢。在定量評核化學實驗教學效果時,才有依據和可能。
評核化學教學質量要定量化
現代教學論應用係統論、控製論、信息論的一個重要問題是教學論必須向定量化的縱深發展。因此,現代化教育不應滿足於一次測驗或考試定質量,而應定量要求和定量評核。
對於化學教學質量評核有如下建議:
單項要素成績評核,按“三線結構”的量質要求,由下式定量:
Z=實際掌握的(知識、智能、品格要素)應該掌握的(知識、智能、品格要素)(1)其中,應該掌握的結構要素,在“三線結構”量質要求中可預先規定上限、下限和一般要求。這樣,若Z=1表明一般發展水平,即符合Q教綱要求的基本水平。Z>1及Z<1則分別為優級發展水平和初級發展水平。
設xi為知識結構要素成績,yi為智能結構要素成績,zi為品格結構要素成績。於是,一定時間內的最優教學效果(M效果)由下式評核:
M效果=(xi,yi,zi)=∑xi+∑yi+∑zi(2)(2)式中的M效果即表示由“三線結構”中各要素相互聯係形式結構產生的效用。∑xi、∑yi、∑zi分別為知識結構要素、智能結構要素、品格結構要素的總評成績。
化學實驗教學的量質要求
我們嚐試著從初中化學實驗教學入手,初步擬定出化學實驗教學的“三線結構”量質要求,僅供研究和實踐的參考。
(1)初中化學實驗教學的知識結構要素及其量質要求化學實驗的知識結構,由基礎知識結構要素群與基本技能要素群。化學實驗的基礎知識結構要素和整個化學學科的知識結構相一致,具體可參見教參和一些論著。而基本技能結構可按教學大綱上規定的諸項要求分為三種:初級、中級、優級發展要求。初級發展中,就是在初中進行初步的培養或訓練,以後當在高中獲得進一步培養或訓練,使其到達中級水平,進而達到優級水平。中級要求者,就是在初中不僅要求達到初級發展水平,而且要求在此基礎上達到中級發展水平,以後進入高中再達到優級發展水平。優級發展水平者,就是在初中完成由初級而中級,又由中級而優級,最後達到優級發展水平。
實驗操作技能①優級發展水平,要求學生能獨立地熟練地正確操作,共13種:固體試劑的取用;液體試劑的取用;加熱;用量筒量液體;用托盤天平稱量儀器、藥品;檢查儀器氣密性;固、液態物質的溶解;振蕩和攪拌;過濾;用排水、排氣法收集氣體;檢驗氫氣的純度。
②中級發展水平,要求學生會正確操作,共11種:濃酸、濃堿的使用;指示劑的使用;蒸發;傾瀉;結晶;配製一定濃度的溶液;升華;水浴加熱;連接簡單儀器;儀器洗滌;氣體物質的鑒別。
③初級發展水平,要求學生了解正確操作者,共3種:中和滴定;蒸餾;使用pH試紙。
(2)化學實驗教學的智能結構要素及其量質要求智能結構要素可分為一般智能結構要素與特殊智能結構要素群。一般智能結構要素包括觀察、思維、創造等能力。特殊智能要素與學科特征及其教學任務有關。對化學實驗教學來說,似應包括實驗準備能力、實驗操作能力、實驗結果處理能力。初中化學實驗教學的特殊智能結構量質要求如下:
要求達到初級發展水平者:
實驗設計能力,全麵、細微觀察能力,實驗數據處理能力。
要求達到中級發展水平者:
實驗的重點和比較觀察能力,實驗的一般操作能力。
要求達到優級發展水平者:
實驗預習能力,作實驗結論能力。
(3)化學實驗教學的品格結構要素及其量質要求品格結構由觀點、信念、意誌、情感、性格等結構要素構成。其中,觀點、信念、意誌、情感、性格等為基本的品格結構要素。
這些品格的培養或訓練是各科教學的共同任務。在初中化學實驗教學中似應著重培養或訓練學生的辯證唯物主義觀點,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遵守紀律,勤儉節約,愛護公物,關心同學,講求整潔等品德。
(4)化學實驗教學中各實驗的“三線結構”量質要求製定了化學實驗教學的“三線結構”量質總要求以後,進一步的問題就是明確並製定各章節以及各實驗的“三線結構”量質的具體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