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3章 滿目滄瘡的星球(8)(2 / 2)

當圖瓦盧對澳大利亞提出移民請求後,澳大利亞覺著進退兩難:同意接納圖瓦盧人,這就意味著承認氣候在變暖;如果不接納,又將使自己處於萬夫所指的尷尬境地。權衡再三,澳大利亞政府終於給了一個讓圖瓦盧人民聞之心寒的說法。移民部長菲利普·魯多克在接受“澳大利亞電台”采訪時竟然將“環境難民”和正常移民混為一談,他表示,澳大利亞擁有完備的移民政策和移民計劃。與此對照,他覺著圖瓦盧人民移居澳大利亞的條件尚不具備!魯多克說:“事實上,在過去二十年裏,我們一直在談論這個問題,如果將來有一天,圖瓦盧真的被海水吞沒了,那麼,澳大利亞決不會見死不救。但現在看來,他們並未麵臨真正的危險。”

圖瓦盧副外交部長普西尼利·拉亞法同樣在接受這家電台采訪時卻是另一種看法:“圖瓦盧的人口越來越密集,被海水侵吞的土地越來越多,這真的讓人非常憂慮。”他同時透露,他萬萬沒有想到,地廣人稀的澳大利亞竟然對圖瓦盧人民的要求如此無動於衷。

敦煌古稱沙州。提起她,人們總會把她與飛天故事、繪畫藝術、宗教文化聯係在一起。但今天,敦煌卻被常常與“死亡之海”羅布泊、樓蘭古國相提並論,其直接原因就是日趨嚴重的沙化現象。敦煌土地沙化、綠洲萎縮的情況已引起各界關注,溫家寶總理曾先後兩次作出批示。然而,在無法引進水資源的情況下,現有的治理措施隻能治標難以治本。麵對水資源嚴重匱乏和每年新增2萬畝沙化麵積的現狀,追憶樓蘭古國和羅布泊的遭遇,世人憂心忡忡……美國《紐約時報》和《洛杉磯時報》提供的評估材料顯示:1982~1983年的暖事件中,秘魯是受害最重的國家之一。事件發生前,秘魯供應的魚粉占世界38%,1982~1983年秘魯的捕魚量從過去的1030萬噸銳減到180萬噸;美國作為魚粉的代用品——黃豆的價格暴漲3倍,飼料價格上漲反過來又使雞的零售價猛漲;菲律賓幹旱嚴重,導致椰子價格大幅度上揚,又使製造肥皂和清潔劑的成本大大提高……1997年8月,世界氣象組織的一份報告指出,1982~1983年的厄爾尼諾,造成全球130億美元的直接經濟損失,間接和潛在影響難以估計。

1997年12月份就出現了20世紀末最嚴重的一次厄爾尼諾現象。海水溫度的上升常伴隨著赤道幅合帶在南美西岸的異常南移,使本來在寒流影響下氣候較為幹旱的秘魯中北部和厄瓜多爾西岸出現頻繁的暴雨,造成水澇和泥石流災害。厄爾尼諾現象的出現常使低緯度海水溫度年際變幅達到峰值。因此,不僅對低緯大氣環流,甚至對全球氣候的短期振動都具有重大影響。一百多年來,著名的厄爾尼諾年是:1891年、1898年、1925年、1939年~1941年、1953年、1957年~1958年、1965年~1966年、1972年~1976年、1982年~1983年和1997年~1998年。

“拉尼娜”它是一種厄爾尼諾年之後的矯正過度現象。這種水文特征將使太平洋東部水溫下降,出現幹旱,與此相反的是西部水溫上升,降水量比正常年份明顯偏多。科學家認為:“拉尼娜”這種水文現象對世界氣候不會產生重大影響,但將會給廣東、福建、浙江乃至整個東南沿海帶來較多並持續一定時期的降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