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是中醫曆史上傳染病研究有重大進展的一個朝代。這一時期湧現了大量傳染病學的專家,他們總結經驗,分別出版了專門研究瘟疫、痘疹、麻風病、梅毒和瘧疾等傳染病的醫學專著。明朝隆慶年間,寧國府太平縣某不知名人士傳出了種痘預防法。雖然種痘的方法還在摸索之中,推廣的地區也不廣泛,但這畢竟是中國古代預防傳染病的一大進步。在設置醫事機構方麵,明朝大多沿襲元代的做法,但國家在治疫防疫方麵發揮的作用日漸變小,許多原本為日常需要的醫療機構卻在重大疫情發生之時才被啟用。
到了清朝,僅有少數惠民藥局還在發揮作用。與此相對應的是,明中期以來,地方人士在防疫治疫方麵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清朝唯一顯得活躍的是天花的防治。不僅設了“查痘章京”,康熙皇帝還親自研究天花,大力推廣種痘法。不過,後來的同治皇帝卻依然死於天花。
甲類傳染病
甲類傳染病也稱為強製管理傳染病,包括:鼠疫、霍亂。對此類傳染病發生後報告疫情的時限,對病人、病原攜帶者的隔離、治療方式以及對疫點、疫區的處理等,均強製執行。
乙類傳染病
乙類傳染病也稱為嚴格管理傳染病,包括:傳染性非典型肺炎、甲型H1N1流感、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質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熱、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腦炎、登革熱、炭疽、細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結核、傷寒和副傷寒、流行性腦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兒破傷風、猩紅熱、布魯氏菌病、淋病、梅毒、鉤端螺旋體病、血吸蟲病、瘧疾、甲型H1N1流感(原稱人感染豬流感)。對此類傳染病要嚴格按照有關規定和防治方案進行預防和控製。其中,傳染性非典型肺炎、炭疽中的肺炭疽、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和甲型H1N1流感這四種傳染病雖被納入乙類,但可直接采取甲類傳染病的預防、控製措施。
乙類二十六種傳染病
破麻布,百鉤懸;(破傷風、麻疹、布魯氏菌病、百日咳、鉤端螺旋體)飛禽集合吸腦肝。(非典、禽流感、流腦脊髓膜炎、結核、血吸蟲、乙腦、乙肝)灰犬熱,紅梅寒,(脊髓灰質炎、狂犬病、流行性出血熱、猩紅熱、梅毒、傷寒、副傷寒)白米登臨艾滋壇。(白喉、阿米巴痢疾和細菌性痢疾、登革熱、淋病、AIDS、炭疽)丙類傳染病丙類傳染病也稱為監測管理傳染病,包括: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風疹、急性出血性結膜炎、麻風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傷寒、黑熱病、包蟲病、絲蟲病,除霍亂、細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傷寒和副傷寒以外的感染性腹瀉病。對此類傳染病要按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規定的監測管理方法進行管理。
2008年5月2日,衛生部已將手足口病列入傳染病防治法規定的丙類傳染病進行管理。丙類傳染病也稱為監測管理傳染病,對此類傳染病要按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規定的監測管理方法進行管理。
二、墨西哥城的“墨”色天空
作為一個超級大都市,墨西哥首都墨西哥城從上個世紀八十年代起就飽受空氣汙染之苦,一度是世界上空氣汙染最嚴重城市之一。對墨西哥城的1500萬居民來說,空氣汙染不僅是件令人討厭的事情,也是危害健康的一個原因。臭氧已大大超過了產生刺激和引起炎症的標準。各種顆粒物濃度的增加影響了呼吸,造成早逝,特別是老人早逝。
20多年來,墨西哥城政府不斷采取治理措施,空氣質量得到很大改善。如今在晴朗的天氣裏,人們可以看到城南波波卡特佩特火山被皚皚白雪覆蓋的山頂。墨西哥城的治理措施成效顯著,得到了各方專家的認可,同時也有專家認為,墨西哥城治理汙染的經驗值得一些迅速發展的發展中國家城市的借鑒。
1.嚴重汙染需對症下藥
由於城市化進程加快,從上個世紀80年代開始,墨西哥城的空氣汙染就非常嚴重,加上墨西哥城三麵環山的地理位置不利於汙染物擴散,情況一度嚴重到有人說鳥兒飛著飛著就從空中墜亡了。1992年,墨西哥城被聯合國宣布是全球空氣汙染最嚴重的城市。
嚴峻的形勢迫使墨西哥城市政府想方設法改善空氣質量:包括更換尾氣排放嚴重的老舊車輛,使用無鉛汽油和天然氣,大力發展公共交通,實施進城車輛管製,搬遷煉油廠和其他工廠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