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家門口的太平洋,我們可不能不了解。像前麵所提到的中國四大近海渤海、黃海、東海、南海都還隻是它的一部分呢。太平洋在亞洲、大洋洲、南極洲和美洲之間,是世界大洋中最大的一個,東西寬處約19000多千米,南北最長約16000多千米,麵積達1.8億平方千米,占全球麵積的35%,整個世界海洋總麵積的50%,超過了世界陸地麵積的總和。太平洋平均深度為3957米,而在馬裏亞納海溝的最深處可達11034米。1520年11月底,葡萄牙航海家麥哲倫率領船隊,由大西洋繞過南美洲,進入麥哲倫海峽。一路上狂風巨浪,經過30多天迷宮般航行之後,進入一個新大洋。之後沿途110多天,天公作美,始終風平浪靜,天氣晴好,麥哲倫很高興,認為這個大洋很“太平”,他就給它取名為太平洋。其實,太平洋周邊是地球上火山地震最頻繁的地帶,在南緯40度的地方,終年西風肆虐,風急浪緊,被稱為“狂吼咆哮的西風帶”。可見,太平洋並不太平。
太平洋北端,由白令海峽與北冰洋相通;西南邊,通過馬六甲海峽與印度洋相連;以蘇門答臘、爪哇、新幾內亞等島嶼和澳大利亞,與印度洋分界。太平洋是世界上最溫暖的大洋,海麵平均水溫為19度。全世界海洋平均溫度為17.5度。太平洋的水溫比大西洋高2度,這主要是因為白令海峽很窄,阻礙了北冰洋寒冷的水流入,太平洋熱帶海麵寬廣,儲存的熱量大。所以,在太平洋生成的台風多,約占世界台風總數的70%。台風是在熱帶海麵生成的,它攜帶著大量的能量、旋轉著前進。它走到那裏,那裏就刮大風、下大雨,釋放它所攜帶的大量水氣和熱量。
太平洋資源豐富,盛產鮭魚、魷魚、鯡魚、金槍魚、海豹、鯨和磷蝦等。秘魯、美國、加拿大、日本北海道、我國的舟山群島等沿海,都是世界著名的漁場,產量占世界一半。海底石油主要在美國加利福尼亞、日本西部、澳大利亞、東南亞、中國大陸架海域。太平洋深海盆發現大量錳結核,儲量居各大洋之首,約17000億噸,主要在夏威夷東南海域。美、日、德、法和中國等通過調查勘探經聯合國批準已獲得一塊開采權。
在太平洋表層,有一個順時針環流。它由赤道流、黑潮暖流、西風漂流和加利福尼亞寒流組成。
其中黑潮暖流是世界第二大暖流,由我國台灣東側進入東海,然後北上,向東北方向流去。黑潮暖流對我國氣候的冷暖與旱澇影響很大,曆來為我國海洋與氣象學家所重視。
太平洋的島嶼眾多,共1萬多個,較大的島嶼將近3000個,最大的島嶼是新幾內亞島,僅次於格陵蘭島,屆世界第二。西部的島嶼,多是大陸島嶼,如日本列島、加裏曼丹島和新幾內亞島等。太平洋中南部的島,多為火山島、珊瑚島。世界著名的大堡礁,在澳大利亞東北部沿海,綿延長達2000多千米,寬達200多千米,包括500多個珊瑚島。島上有茂密的熱帶森林,海水水質清澈,魚蝦潛遊,航路曲折通幽,是一大旅遊奇觀。大洋中部的夏威夷群島,風景優美,沙灘潔淨。
環太平洋周圍,有許多深邃的海溝。世界大洋中,大於6000米深的海溝,在太平洋有20條,著名的有馬裏亞納海溝、帕勞海溝、菲律賓海溝、千島海溝、秘魯-智利海溝、克馬德克海溝、伊豆-小笠原海溝、湯加海溝、阿留申海溝、新赫布裏底海溝等。有趣的是,西部太平洋的海溝與島弧都成對出現。沿著太平洋島弧、海溝地帶,形成了弧形地震帶,世界80%以上的火山和地震分布在太平洋周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