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誌樂的這部書一如既往的通過安利渠道在世界各地銷售,在安利公司,有許許多多的人崇拜石誌樂,他的一言一行都奉為圭皋。
其中尤以哥譚市為最。
約翰·金,馬丁·路德,安妮,安吉爾都是石誌樂的狂熱擁躉,他們絲毫不懷疑石誌樂對此事的預言。
約翰·金在參議會議上警告米國,千萬不要去隨便觸動金融市場,這會導致整個世界的不穩定,反過來會影響到米國的利益。
然而,西方世界大家族們既定的政策怎麼會改變?
於是,即便是帝國警告了國際遊資們不要輕易觸動亞細亞的金融秩序,金融風暴還是爆發了。
爆發的過程很是迅速,東南亞一帶諸國相繼淪陷,當他們調轉槍口朝向帝國的時候,帝國早有準備的開始了狙擊。
經過三輪驚心動魄的“肉搏戰”之後,國際遊資在帝國撞的頭破血流,他們之前掠奪東南亞各國的利益幾乎全都在帝國內消耗一空,灰溜溜的離開了。
金融風暴的衝擊著世界,這次危機中斷了亞細亞各國的快速發展速度,除帝國外,其它國家全部淪陷。
金融風暴甚至讓帝國北邊的鄰居毛熊也陷入停頓之中。
金融風暴的餘波也讓西方各國陷入動蕩,帝國毫不客氣的出動資本,狠狠的懲戒了各國一番,在一番掠奪之後,再次警告各國,帝國不會主動掠奪他國,但不代表著帝國不會反擊。
亞洲金融風暴的事情都是透明公開的,在網絡時代,事情的經過和起因、結束,即便是一個普通的民眾也了解的清清楚楚。
約翰·金在參議員會議上質疑米國的決策,誰都知道這是米國政府的決策,不然國際遊資們根本沒有這麼大的膽量跟那麼多國家過招,倘若成功還好說,現在的結果是幫助了帝國。
帝國在亞洲金融風暴中不但絲毫無損,反而獲利頗豐,錢財上的收益是小事情,反而他們的舉動幫助了亞洲大部分國家。
可以說,米國一手把帝國推到了至高無上的領袖地位。
越了解帝國的文化和實力,約翰·金越不想跟帝國發生衝突,本來兩個國家就沒有地緣政治的壓力,偏偏米國內部有些人動不動就去招惹帝國,這下子剛緩和下來的經濟形勢又陷入緊張之中。
帝國的下手非常狠,他們順著國際遊資的撤離路線,狠狠狙擊了主要參與國。
帝國的隱世家族們通過世界各大家族的聯係,警告了西方,倘若再有下一次,下手就不會這麼輕了。
帝國很好的展示了自己的肌肉,這讓“帝國威脅論”偃旗息鼓。
事實就是這麼離奇,當你不夠強硬的時候,西方國家到處宣傳帝國威脅論;當帝國真正展現自己強硬的一麵,西方國家反倒軟了,本質上,他們就是這麼欺軟怕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