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國家終於從傳銷潮中恢複過來,他們眼瞅著東方帝國的發展速度越來越快,對此感到擔心。
特別是這兩年帝國文化的高科技產品不斷湧現、帝國文化產品的熱銷,都讓西方社會的鷹派感到擔憂。
帝國各大家族掠奪的財富並沒有帶回國內,而是就近收購了許多有實力的公司,西方社會對帝國的高科技封鎖雖然存在,但實際上已不起作用,通過各種商業合作,帝國的高精尖設備一點也不缺少,與西方國家的差距慢慢接近,甚至在某些方麵漸漸的超過了他們。
西方國家怎麼也想不明白,遠東的帝國決策層怎麼一下子變得激進又嚴謹。
他們能投入二三十萬億元進行“信息高速公路計劃”又能對國內礦產進行嚴格的控製開采,這簡直不像他們的作風。
西方國家早就有人公開承認,在高科技決策上,西方國家已經輸了一籌,“信息高速公路計劃”對帝國國力的提升是巨大的。
信息高速公路有兩層意思,一層是基礎公路、高速鐵路、船舶的建設,另一層是網絡公路的建設。
這一開始讓帝國得到了“基建狂魔”的貶義稱號,但這幾年的發展證明,帝國的決策層是正確的。
西方國家都加入了“信息高速公路”的建設中,但三年的差距足夠他們和帝國拉開距離。
有幸去帝國旅遊的西方人非常羨慕帝國人的交通水平和方便生活,帝國雖然還有許多不足,但高科技、便捷式的現代化生活水平是他們不具備的。
信息高速公路帶來的另一個好處就是公民的安全感大增,遍布帝國的“天眼係統”讓帝國內本就安全的社會環境更上一層樓。
鷹派們擔心的另一件事情是帝國一下子從資源出口國變成資源進口大國,而帝國本土的不可再生資源,他們很少動用。
不僅如此,帝國還積極的進入到世界礦產開采的領域,南亞、中東、非洲等地,到處都有帝國人的身影。
這是和西方社會競爭市場,西方社會恢複的緩慢也和這個情況有關,市場上的礦產資源突然出現了競爭者,資源的價格必然走高,導致了一係列產品的價格不得不抬高,引發了多米諾骨牌效應。
鷹派建議重拾“帝國威脅論”。
可這次,他們失算了。
由於三年來持續不斷的文化輸入,西方民眾不再感覺帝國是個神秘的國度,帝國的文化獲得了廣泛的認同,西方大部分民眾不認同鷹派們對帝國的指控。
有媒體說這結論隻是政客惡心的伎倆而已。
反對派也認為,鷹派的論點會引發帝國的恐慌,現在這個世界可離不開帝國的參與。
一時間,鷹派的支持率大跌。
西方的家族們不甘心帝國的和平崛起,他們聯合起來推舉了一位代理人,想要人為的製造一場金融危機,拖慢帝國的崛起步伐。
然而這一切早就在石誌樂的預料之內,他可沒忘記前世的東南亞金融危機。
九三年初,石誌樂在《剪羊毛理論詳述》中就分析了西方投機客在東南亞的投機可能,這著作得到了帝國高層的重視,他們據此作出了最完善的狙擊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