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海有陡峻的階地,濱海低地麵積狹小。
南非位於非洲大陸南部,前麵是印度洋,後麵是大西洋,它西南的開普敦有著名的好望角。南非麵積122萬平方千米,人口3600萬,地跨南緯22°~35°、東經17°~33°。南非大部分為半幹旱區,年平均降雨量511毫米。南非屬亞熱帶氣候,夏季炎熱,冬季有雪,季節變化正好與北半球相反,12月到次年2月為夏季,冬季為6~8月。年均溫15.5℃,但溫差大。以早春9月為例,白天溫度可達24℃~25℃,夜間可降至5℃~0℃,中午可穿汗衫和短褲,晚間就要穿棉衣。
南非分布著十分豐富的土壤和動植物資源。
像非洲其他地區一樣,南非地質曆史非常古老。土壤類型既有十分古老的鐵鋁土,又有非常年輕的砂質新成土,幾乎包括各種土壤類型。其中,有一種土壤分布在幹旱區,是以矽為膠結物質的硬磐土壤,除了澳大利亞以外,世界上極為少見。
南非土壤中棲息的動物令人驚奇。南非到處可見“螞蟻山”,這是螞蟻在土壤中營巢而形成的。小的“螞蟻山”僅幾十厘米高,大的可高達7~8米,甚至10米左右。新近構築的“螞蟻山”小而尖,構築比較久遠的“螞蟻山”的形狀大而圓,這樣的螞蟻山可能有百餘年的曆史。灰棕色的“螞蟻山”為砂質新成土,棕紅色的為鐵鋁土。
看來,螞蟻作為土壤中的棲息動物,在土壤形成中的作用不可低估。
另一個土壤動物就是蚯蚓。蚯蚓活動的奇觀在南非東南部的迪姆巴薩可以看到。迪姆巴薩是一片起伏的小丘陵,在它的上麵布滿了蚯蚓糞,高20~30厘米,似拳頭般大,一堆連著一堆。世界其他地方蚯蚓20~30厘米長,而這裏的蚯蚓一般有一二米長,一會兒就可堆起10厘米左右的一堆糞便。蚯蚓的活動翻動了土壤,並大大提高了土壤中交換態錳的含量,尤其是新鮮的蚯蚓糞。在人煙稀少的荒地,土壤中動物的作用非常巨大。
南非是世界上最大的產金國,世界上最大的黃金加工廠也在南非。約翰內斯堡的名稱就是金礦城的意思,這裏有世界上最深的金礦。目前,在南非林立的高樓之間,仍可見有許多體積很大的土堆,是過去金礦采掘時所留下的。該市的黃金礦脈城建立在金礦采掘遺址上,人們可來到地下數百米參觀早年艱難的金礦開采過程。
在南非各地的草原上,散生著許多各具特色的樹木。箭筒樹是蘆薈屬植物,枝葉狀如弓箭,被土著人用以製成箭筒。金合歡屬豆科植物,它全身是刺,沒有一片葉子,造形彎曲有致,十分精巧,像特意設計的藝術品。斯柯蒂亞滿樹紅花,鮮豔奪目。這些散生的奇樹異木,以草原為背景,像天然“盆景”點綴著廣袤而靜寂的草原,是南非的一大奇景。
南非植物王國的蕃木莉花令人矚目,又叫變臉花。此種植物高2米左右,在同一棵樹上會盛開不同顏色的花朵,有藍色的、粉紅色的和白色的。一朵花開放的第一天呈藍色,第二天變為粉紅色,第三天呈白色所以稱之為“變臉花”。
南非有16個國家公園和國家湖,300個省級自然保護區。其中克魯格(Kruger)國家公園是世界著名的野生動物禁獵區,已有百年曆史。它南北長350千米,最寬處有90千米,麵積1.9萬平方千米。
全園有15個生態區,每一個生態區均有地質、土壤、植物斷麵圖和野生動物分布圖。大象、獅子、豹、犀牛、野牛、長頸鹿、斑馬、羚羊、猩猩、猴子、野豬、野狗、鱷魚和山龜等野生動物自由自在地在園內生息繁衍。
南非的世外桃源——太陽城
太陽城是南非的旅遊勝地,位於“黃金之城”約翰內斯堡西北250千米處,是一座超豪華的度假村,為世界小姐選美的勝地。它橫臥在大山腳下,是在原有的自然美景的基礎上建造出的令人歎為觀止的度假勝地,建有人造海灘浴場、人造地震橋、人工湖、賭博城,由南非籍的世界級設計師所設計的兩個高爾夫球場、小巧玲瓏的動物園和令人流連忘返的鱷魚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