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9章 基因會變嗎(1)(3 / 3)

我國在60年代初開始誘變育種工作,進入80年代後,誘變育種工作與我國其它行業一樣進入了鼎盛時期。誘變育種的成果主要體現在作物育種和微生物育種兩方麵。作物育種,目標致力於早熟、抗病、高產、優質。這些目標並不是一下子就能達到的,特別是與某些品質有一定的相關性,如早熟的難以高產,高產的不早熟,這就須一步步地進行。可以用具有某種優良品質的品種作基礎,通過誘變,從中選出保持該優秀品質並出現新的優良品質的突變體。如浙江培育的早熟水稻“原豐早”,就是以“科字6號”為基礎,經誘變選擇而育成的。“原豐早”穗大粒多,耐肥抗倒,保留了“科字6號”的豐產品質,但比後者早熟45天,從而產量比成熟期相同的其它品種高一成以上。“原豐早”還有適應性廣、早晚季均可種植、二熟製或三熟製都能適應的優點。這類例子舉不勝舉,如湖北育成的“鄂麥6號”、山東育成的“魯棉1號”、黑龍江育成的“黑農16號”大豆、廣東育成的“獅選64號”花生等,都是應用誘變而培育成功的。

微生物育種,目標在於獲得高產菌株。許多生化藥物如核苷酸、酶製劑、氨基酸、抗生素等,常常用微生物發酵法來進行工業化生產。由於許多生化成分在生物組織中的含量較低、提取較為困難,所以這類藥物價格極昂貴。如果某種微生物代謝途徑改變,能累積這類成分,那麼即可利用這種微生物來大量生產藥物。工業化生產的最大優點是能大幅度降低藥物的生產成本,而誘變育種可以逐漸提高藥物產量,從而進一步降低成本。在我國許多生化製藥廠的抗生素生產車間裏,都有著一批專門從事菌種培育的技術人員。正是由於他們的辛勤勞動,才使得各地的生產水平逐年提高。通過誘變育種,使藥物產量逐漸提高成千上萬倍的例子屢見不鮮。

基因鑒定技術

DNA鑒定技術是英國遺傳學家傑弗裏斯在1984年發明的。DNA鑒定技術除了可鑒定個人身份外,在鑒定親屬關係上也很有效。人體細胞有總數約為30億個堿基對的DNA,每個人的DNA都不完全相同,人與人之間不同的堿基對數目達幾百萬之多,因此通過分子生物學方法顯示的DNA圖譜也因人而異,由此可以識別不同的人。所謂“DNA指紋”,就是把DNA作為像指紋那樣的獨特特征來識別不同的人。由於DNA是遺傳物質,因此通過對DNA鑒定還可以判斷兩個人之間的親緣關係。由於人體各部位的細胞都有相同的DNA,因此可以通過檢查血跡、毛發、唾液等判明身份。

2000年,我國河南省鄭州市首次頒發DNA身份證。這張特殊的身份證表麵印有持有者的姓名、年齡、性別、出生年月、血型、身份證號、照片等,但它的奧秘和價值所在是下方的一長排條文形碼。個人的遺傳基因秘密就藏在這些條碼中,顯示持有者存在的唯一性。擁有者將真正與世界上其他60億人口區分開來。DNA身份證在人體器官移植、輸血、耐藥基因的認定和幹細胞移植方麵都有非常大的作用。

用DNA鑒定身份的技術在阿根廷內戰期間也起到了重要作用。戰爭讓許多孩子失去了父母。戰爭結束後,政府希望把這些孩子們交付給他們的親戚,使他們回到親人的懷抱。可是怎樣使他們沒見過麵的親戚相信孩子是自己的親屬呢?科學家采用DNA鑒定技術,將孩子血液中的DNA與可能是他們親戚的DNA相比較,結果至少幫助50多個孩子找到了親人。現在這種技術,已經廣泛被各國采用了。

近一個世紀以來,指紋技術給偵破工作帶來很大方便。但罪犯越來越狡猾,許多作案現場沒有留下指紋。現在有了DNA指紋鑒定技術,隻要罪犯在案發現場留下任何與身體有關的東西,例如血跡和毛發,警方就可以根據這些蛛絲馬跡將其擒獲,準確率非常高。DNA鑒定技術在破獲強奸和暴力犯罪時特別有效,因為在此類案件中,罪犯很容易留下包含DNA信息的罪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