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章 香格裏拉——我國濕地(2)(1 / 3)

濕地是許多鳥類賴以生存的重要的棲息地,尤其是許多珍稀瀕危鳥類賴以生存的基礎。濕地鳥類是指示濕地質量的重要標誌,它們的種類、多少能夠充分反映出這塊濕地生態係統的生態功能,是反映濕地質量最直接的證據。

我國濕地的鳥類種類繁多,按居留型,濕地水鳥可分為夏候鳥、冬候鳥、留鳥和旅鳥4類,其中大部分是候鳥和旅鳥。

此外,在我國濕地中,還有許多是屬於跨國遷徙的鳥類,有的是世界某些鳥類唯一的越冬地或遷徙的必經之地。

如,在鄱陽湖越冬的白鶴占世界總數的95%以上,還有遺鷗及雲石斑鴨等。可見中國濕地野生動物在世界上的重要地位。

我國濕地水鳥的分布是與各地的氣候、水文、植被等自然地理特點相適應的。

北方處於寒溫帶和溫帶,種類以夏候鳥和旅鳥占優勢;南方處於亞熱帶和熱帶,種類以冬候鳥和留鳥占優勢。很多水鳥都是在北方繁殖,到南方越冬。

我國濕地水鳥資源豐富,但由於棲息地破壞現象日益嚴重,少數人受經濟利益的驅使,亂捕濫獵水鳥的現象時有發生,因此給水鳥保護帶來了很大破壞。盡管這些年來我國野生動植物和濕地保護的力度不斷加大,人們的環保意識也有所提高,但就全國總的情況看仍然是局部好轉、整體惡化,因此保護水鳥及其賴以生存的棲息地任重而道遠。

(1)吉祥之鳥——朱鹮

朱鹮又叫朱鷺或者紅鶴,屬於鸛形目鹮科,是世界上一種極為珍稀的鳥,素有“東方寶石”之稱,被世界鳥類協會列為“國際保護鳥”。

朱鹮是一種中型涉禽,全長79厘米左右,體重約1.8千克。它體態秀美典雅,行動端莊大方,十分美麗動人。與其他鳥類不同,它的頭部隻有臉頰是裸露的,呈朱紅色,虹膜為橙紅色,黑色的嘴細長而向下彎曲,後枕部還長著由幾十根粗長的羽毛組成的柳葉形羽冠,披散在脖頸之上;腿不算太長,脛的下部裸露,顏色也是朱紅色;一身羽毛潔白如雪,兩個翅膀的下側和圓形尾羽的一部分卻閃耀著朱紅色的光輝,顯得淡雅而美麗。由於朱鹮的性格溫順,我國民間都把它看做是吉祥的象征,稱為“吉祥之鳥”。

朱鹮屬於留鳥,秋、冬季成小群向低山及平原進行小範圍遊蕩,它一般棲息於海拔1200~1400米的疏林地帶,在附近的溪流、沼澤及稻田內涉水,漫步覓食小魚、蟹、蛙、螺等水生動物,兼食昆蟲。

4~5月份開始築巢,每年繁殖一窩,每窩產卵2~4枚,淡青色,具褐色細斑,由雙親孵化及育雛,雛鳥約在30天後破殼,經哺育約40天後離巢。它壽命最長的紀錄是37年。

過去在中國東部、日本、俄羅斯、朝鮮等地,朱鹮曾有較廣泛的分布。後來,由於環境惡化等因素導致種群數量急劇下降,至20世紀70年代野外已無蹤影。朱鹮在日本、俄羅斯、朝鮮等地已經徹底消失。

我國鳥類學家經多年考察,於1981年5月在陝西省洋縣重新發現朱鹮種群,也是世界上僅存的種群。此後對朱鹮的保護和科學研究做了大量工作,並取得顯著成果,特別是飼養繁殖方麵,1989年在世界上首次人工孵化取得成功,1992年以來,雛鳥已能順利成活,截至1995年,我國的野生朱鹮種群約35隻,飼養種群有25隻,為拯救這一珍禽帶來了希望。目前,朱鹮已近2000隻。

(2)濕地之神——丹頂鶴

丹頂鶴屬於鶴形目鶴科,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丹頂鶴是鶴類中的一種,因頭頂有紅肉冠而得名。它是東亞地區所特有的鳥種,因體態優雅、顏色分明,在地區文化中具有“吉祥、忠貞、長壽”的寓意。

丹頂鶴具備鶴類的特征,即三長-嘴長、頸長、腿長。

成鳥除頸部和飛羽後端為黑色外,全身潔白,頭頂皮膚裸露,呈鮮紅色。

丹頂鶴是生活在沼澤或淺水地帶的一種大型涉禽,常被人冠以“濕地之神”的美稱。在濕地環境中屬於食物鏈的上層,是濕地生物多樣性的關鍵種類。

它全長約140厘米,雌雄羽色相似,僅雄鶴的眼瞼發紅,而雌鶴則淡而不顯;喉、頰和頸的大部分為暗褐色;翅的內側次級和三級飛羽均為黑色,長而彎曲蓋在白色尾羽之上,故常被誤認是黑色的尾羽;尾羽白色,虹膜褐色,嘴綠灰色,尖端略近黃色;腿和腳灰黑色;幼鳥大致為棕黃色,以後變為白色,但頭、頸及背呈黃褐色,一年後體形及羽毛和成年鶴相似,僅在背肩部的羽毛仍有少數黃褐色斑。

丹頂鶴的壽命長達50~60年,有“長壽鳥”之稱。

丹頂鶴繁殖地在我國的東北三江平原的鬆嫩平原、俄羅斯的遠東和日本等地;它在我國東南沿海各地及長江下遊、朝鮮海灣、日本等地越冬;由於這種鳥在文化中的特殊地位,地方誌書中一直有詳細的記載,為研究它的古代分布提供了翔實的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