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章 地球之腎——濕地(2)(2 / 2)

淡水湖一般是外流湖,因為水源可以更新補充,淡水湖水的鹽分很低。

(5)人工水麵

人工水麵是個專業名詞,一般來說,人工水麵屬於廣義濕地,如水庫、池塘、水稻田等,得到了《濕地公約》的認可。

4.地球之腎——濕地的功能與作用

濕地是自然界最富生物多樣性的生態景觀和人類最重要的生存環境之一,它不僅為人類的生產、生活提供多種資源,而且具有巨大的環境功能和效益,在抵禦洪水、調節徑流、蓄洪防旱、控製汙染、調節氣候、控製土壤侵蝕、促淤造陸、美化環境等方麵有其他係統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濕地被譽為“地球之腎”。

濕地是重要的國土資源和自然資源,具有多種功能。由於濕地處於大氣係統、陸地係統與水體係統的交叉界麵,在水分、養分、有機物、沉積物、汙染物的運移中處於重要地位。

濕地功能是指發生在濕地中的各種過程及其表現形式,它可以歸納為三類:水文功能、生物地球化學功能和生態功能。

(1)濕地的水文功能

①提供水源。濕地常常作為居民生活用水、工業生產用水和農業灌溉用水的水源。溪流、河流、池塘、湖泊中都有可以直接利用的水。

其他濕地,如泥炭沼澤森林可以成為淺水水井的水源。

②補充地下水。我們平時所用的水有很多是從地下開采出來的,而濕地可以為地下蓄水層補充水源。從濕地到蓄水層的水可以成為地下水係統的一部分,又可以為周圍地區的工農生產提供水源。如果濕地受到破壞或消失,就無法為地下蓄水層供水,地下水資源就會減少。

③調節流量,控製洪水。濕地是一個巨大的蓄水庫,可以在暴雨和河流漲水期儲存過量的降水,均勻地把徑流放出,減弱危害下遊的洪水,因此,保護濕地就是保護天然儲水係統。

④保護堤岸,防風。濕地中生長著多種多樣的植物,這些濕地植被可以抵禦海浪、台風和風暴的衝擊,防止對海岸的侵蝕,同時它們的根係可以固定、穩定堤岸和海岸,保護沿海工農業生產。如果沒有濕地,海岸和河流堤岸就會遭到海浪的破壞。

(2)濕地的生物地球化學功能

清除和轉化毒物和雜質。濕地有助於減緩水流的速度,當含有毒物和雜質(農藥、生活汙水和工業排放物)的流水經過濕地時,流速減慢,有利於毒物和雜質的沉澱和排除。此外,一些濕地植物像蘆葦、水湖蓮能有效地吸收有毒物質。在現實生活中,不少濕地可以用作小型生活汙水處理地,這一過程能夠提高水的質量,有益於人們的生活和生產。

(3)濕地的生態功能

①保留營養物質。流水流經濕地時,其中所含的營養成分被濕地植被吸收,或者積累在濕地泥層之中,淨化了下遊水源。濕地中的營養物質養育了魚蝦、樹林、野生動物和濕地農作物。

②防止鹽水入侵。沼澤、河流、小溪等濕地向外流出的淡水限製了海水的回灌,沿岸植被也有助於防止潮水流入河流。但是如果過多抽取或排幹濕地,破壞植被,淡水流量就會減少,海水可大量入侵河流,減少了人們生活、工農業生產及生態係統的淡水供應。

③提供可利用的資源。濕地可以給我們提供多種多樣的產物,包括木材、藥材、動物皮革、肉蛋、魚蝦、牧草、水果、蘆葦等,還可以提供水電和泥炭、薪柴等多種能源。

④保持小氣候。濕地可以影響小氣候。濕地水分通過蒸發成為水蒸氣,然後又以降水的形式降到周圍地區,保持當地的空氣濕度和降雨量,影響當地人民的生活和工農業生產。

⑤野生動物的棲息地。濕地是鳥類、魚類、兩棲動物的繁殖、棲息、遷徙、越冬的場所,其中有許多是珍稀、瀕危物種。在濕地內常年棲息和出沒的鳥類有天鵝、白鸛、鵜鶘、大雁、白鷺、蒼鷹、浮鷗、銀鷗、燕鷗、葦鶯、掠鳥等約200種。如崇明東灘自然保護區就是西伯利亞和東北地區鳥類南遷越冬的中途站。

⑥航運。濕地的開闊水域為航運提供了條件,具有重要的航運價值,沿海沿江地區經濟的迅速發展主要依賴於此。

⑦旅遊休閑。濕地具有自然觀光、旅遊、娛樂等美學方麵的功能,蘊涵著豐富秀麗的自然風光,成為人們觀光旅遊的好地方。

⑧教育和科研價值。複雜的濕地生態係統、豐富的動植物群落、珍貴的瀕危物種等,在自然科學教育和研究中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有些濕地還保留了具有珍貴曆史價值的文化遺址,是曆史文化研究的重要場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