濕地動物的種類異常豐富,我國已有記錄的濕地動物有1500種左右(不含昆蟲、無脊椎動物、真菌和微生物),其中魚類約1040種。魚類中淡水魚有500種左右,占世界上淡水魚類總數的80%以上。我國有濕地水鳥12目32科271種,其中屬國家重點保護的水鳥有10目18科56種;屬國家保護的有益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水鳥有10目25科195種。在亞洲57種瀕危鳥類中,中國濕地內就有31種,占54%;全世界鶴類有15種,中國有記載的就有9種,占60%;全世界雁鴨類有166種,中國濕地內就有50種,占30%。
在濕地生態係統中,物質和能量通過綠色植物的光合作用進入植物體內,然後沿食物鏈從綠色植物轉移到昆蟲、小型魚蝦等食草動物,再進入水禽、兩棲類、哺乳類等食肉動物,最後,部分有機物被微生物分解進入再循環,部分積累起來;而能量由於各營養級的呼吸作用及最後的分解作用,大部分轉化為熱量散失。
濕地一般發育在陸地係統和水體係統的交界處,它具有水生係統的某些性質,如藻類、底棲無脊椎動物、遊泳生物、厭氧基質和水的運動。濕地還具有“維管束植物”的特征,它的結構與陸地係統相似。
濕地具有的巨大食物鏈及其所支撐的豐富的生物多樣性,為眾多野生動植物提供獨特的生存環境。我國有濕地獸類7目12科31種;爬行類3目13科122種;兩棲類3目11科300種。
因此,無論從經濟學還是生態學的觀點看,濕地都是最具價值和生產力最高的生態係統。
濕地是位於陸生生態係統和水生生態係統之間的過渡地帶,在土壤浸泡在水中的特定環境下,生長著很多濕地特征的植物。
濕地植物泛指生長在濕地環境中的植物。廣義的濕地植物是指生長在沼澤地、濕原、泥炭地或者水深不超過6米的水域中的植物。狹義的濕地植物是指生長在水陸交彙處,土壤潮濕或者有淺層積水環境中的植物。僅我國有記載的濕地植物就有2760餘種,其中濕地高等植物約有225科815屬2276種,分別占全國高等植物科、屬、種數的63.7%、25.6%和7.7%。
濕地植物是濕地生態係統的生產者。濕地植物分布廣泛,是濕地生物多樣性的主要貢獻者,它決定著濕地能量和物質的流動及循環過程。濕地植物群落多樣,因生存環境和植物的適應性而異。
濕地植物包括高等植物和低等植物的所有類型。濕地植物從生長環境看,可分為水生植物、沼生植物、濕生植物三類;從植物生活類型看,有挺水型、浮葉型、沉水型和漂浮型等;從植物種類看,有的是細弱小草,有的是粗大草本,有的是矮小灌木,有的是高大喬木。
濕地植物不僅能夠直接給人類提供工業原料、食物、觀賞花卉、藥材等,還在濕地生態保護方麵發揮關鍵作用。
3.類以群分——濕地分類
濕地的類型多種多樣,通常分為天然和人工兩大類,這是《濕地公約》通用的一般分類方法。
天然濕地包括沼澤地、泥炭地、湖泊、河流、海灘和鹽沼等,人工濕地主要有水稻田、水庫、池塘等。據資料統計,全世界共有自然濕地855.8萬平方千米,占陸地麵積的6.4%。
根據濕地的分布特點,濕地又可分為海域、河口、河流、湖泊和人工水麵五大類。
(1)海域
海域分為潮下海域和潮間海域。
潮下海域是指低潮時水深不足6米的永久性無植物生長的淺水水域,包括海灣和海峽;潮下水生植被層,包括各種海草和熱帶海洋草甸以及珊瑚礁。
潮間海域是指多岩石的海灘,包括礁崖和岩灘、碎石海灘、潮間無植被的泥沙和鹽堿灘,潮間有植被的沉積灘,包括大陸架上的紅樹林。
①海灣是指海的一麵是三麵環陸的海洋,海的另一麵,呈U形及圓弧形等,通常以灣口附近兩個對應海角的連線作為海灣最外部的分界線。與海灣相對的是三麵環海的海岬。
海灣所占的麵積一般比峽灣大,例如波斯灣和渤海灣。
②海峽是指被夾在兩塊陸地之間的,兩端連接兩大海域的狹窄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