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記載,1944年維蘇威火山再次噴發,從火山頂部的中心部位流出熔岩,噴出的火山礫和火山渣高出山頂約200米~500米。時值第二次世界大戰,火山爆發的奇妙景觀使得正在山下激戰的同盟國軍隊與納粹士兵停止了戰鬥,成千上萬的士兵跑去觀看這一大自然的奇觀。
18世紀晚期開始對該火山進行科學研究。1845年在海拔678米處建立了第一個觀測站。進入20世紀後又在不同高度設立眾多觀測站,從事火山觀測。還建一大型實驗室和一深隧道從事地震重力測量。
1997年,龐貝考古區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12)魯伊斯火山
魯伊斯火山位於哥倫比亞西部,北緯4.895°,西經75.323°,海拔5321米,是安地斯山中央山係內的一座活火山。以1985年11月13日的兩次曆史上最具毀滅性的爆發而著名。雖然魯伊斯活火山爆發次數不多,但地質證據顯示,1595年的大爆發危及的範圍從哥倫比亞中部北至巴拿馬南界地方。而1845年的一次爆發則引起土崩,造成1000人死亡。
1985年,魯伊斯火山在爆發前,先在火山頸中生成了高黏稠度的岩漿。兩次爆發都發生在火山的東北側,向外噴出的岩漿溶解了覆蓋在山頂的冰雪。泥、火山灰及水的混合物以45.15米高的洪峰,沿著阿如弗拉多及拉古尼拉兩條河的河道向東側山坡往下奔流。洶湧的泥流將48千米外拉古尼拉河畔的阿爾梅羅城幾乎全部掩埋,造成約25000人遇難。不僅如此,泥漿也湧入了鄰近的瓜利河而造成泛濫。在山的西側,另一處泥石流也造成克拉洛河岸的欽其那鎮上約1000人遇難。
這次火山噴發並不是出乎意料的事。魯伊斯火山在噴發前已出現長達1年的異常現象。1984年11月開始出現有感地震和噴氣口異常。1985年2月關於正在蘇醒的魯伊斯火山的文章在當地報紙上發表。1985年3月魯伊斯火山發生17次有感地震,而4月份至少有18次,一些火山專家指出了火山噴發的危險。9月11日火山口出現強烈的地下水噴發和強烈地震,火山將要噴發的觀點被多數人接受。9月20日後,哥倫比亞地礦局和卡爾達斯大學的人員開始聯合製作火山災害圖,10月7日完成初稿,指出火山爆發後火山泥流出現的可能性是100%。9月17日,阿爾梅羅城市長向政府部門報告水體的增加將使阿爾梅羅全部毀滅。11月10日,魯伊斯火山開始連續3天的震動。11月11日,哥倫比亞地礦局宣布2個小時內阿爾梅羅可撤到安全地帶,這不包括決策、警報通信和居民反映時間。1985年11月13日21:08發生了一次強烈的噴發,夾帶著火山碎屑、冰河飄礫的火山泥流奔騰而下,此時阿爾梅羅還沒有接到疏散的命令,並且由於暴雨正麵臨通信和電力困難。很快泥流衝垮水壩,冷熱水齊向阿爾梅羅城湧來,此時對阿爾梅羅城來說一切都太晚了。
阿爾梅羅城的災難向人們顯示了火山泥流的威力,尤其是在有著高山積雪或火山口湖的高大火山周圍,火山泥流是極為危險的。
(13)培雷火山
培雷火山位於加勒比海東部西印度群島的馬提尼克島北部,海拔1397米,為全島最高峰。該火山因頂部為光禿熔岩而得名,屬東加勒比海諸島中活動最頻繁的活火山之一。1792年、1851年曾有小規模噴發。1902年5月8日猛烈噴發,其南6千米的聖皮埃爾全城被毀,噴發物覆蓋了全島六分之一的土地,全城3萬多居民幾乎全部喪生。是造成死亡人數最多的一次火山噴發,也是世界上損失最慘重的災難之一。同年8月30日繼續噴發,又毀滅了兩個村鎮。1929年~1932年期間仍有輕微活動。培雷火山年齡已達30萬年。它是由中酸性熔岩及火山碎屑組成的層狀火山。
培雷火山和大多數火山不同,它的頂部是光禿禿的熔岩,噴火口向水平方向伸展,而不是向上或斜向上方的,因此有“火焰噴射器”之稱。在1902年的大爆發之中,滾燙的熔岩伴隨著火焰沿水平方向飛出。以290千米的時速向南方噴射,所到之處,森林化為灰燼,岩石成為麵粉,房屋成了廢墟,海水翻滾沸騰,一切都化為烏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