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意大利的火山活動頻繁,相應地,其監測研究水平在世界上也處於前列。僅西西裏島就有四個火山監測站,離火山4千米遠的地方設有錄像係統,數據通過無線方式傳輸到中心台站,每天監測人員都要進行數據處理、分析,嚴密監視三個火山口的活動情況。
由於是通過遙控的辦法,避免了火山隨時噴發給監測人員帶來的危險。
(11)維蘇威火山
提起維蘇威火山,相信知道它大名的人一定不少,它是意大利乃至全世界最著名的火山之一,位於那不勒斯市東南,海拔高度1280米(1970年),是歐洲大陸唯一的活火山。它的火山口周邊長1400米,深216米,基底直徑3000米。原是海灣中的一個島嶼,因火山爆發與噴發物質的堆積和陸地連成一片。
維蘇威火山最早形成於地質史上的更新世晚期,可能約不到200萬年前。
雖然是較為年輕的火山,但在曆史上多次噴發。據報道,公元79年~1631年間有不少次噴發。已證實的噴發發生在203年、472年、512年、787年、968年、991年、999年、1007年和1036年。其中512年的噴發較為嚴重,為此國王狄奧多裏克免除了維蘇威火山山麓居民的賦稅。
1631年12月16日維蘇威火山又發生大噴發。山坡上很多村莊被毀,約4000人死亡;從1631年以後,維蘇威火山噴發的特征發生變化,具有了一定的規律。在此期間,可以觀察到火山活動處於兩個時期(靜止期與噴發期)相互交替的過程中。當處於靜止期時,火山口封閉;而處於噴發期時,火山口則幾乎持續張開。
然而,在它的噴發曆史上,最為著名的一次是公元79年的大規模噴發,灼熱的火山碎屑流毀滅了當時極為繁華的擁有2萬人口的龐貝古城,其他幾個有名的海濱城市如赫庫蘭尼姆、斯塔比亞等也遭到嚴重破壞。
如今,對龐貝的末日最可信和最詳細的記錄來自羅馬學者小普林尼,他當時停留在那不勒斯以西一處地方。他在致曆史學家塔西圖斯的兩封信中對這場大災難有極好的描述。他在信上寫道:“一朵形狀像鬆樹似的黑雲出現在火山口。過了一段時間,這朵黑雲沿著山坡滾下來,將周圍的一切都覆蓋了,包括附近的海麵。”
小普林尼看到的黑雲是火山噴發出來的熾熱的氣體、灰塵和石塊。他還報道說,在火山噴發時,地麵不斷地顫動,後來地震非常強烈。
灰塵如同厚厚的板塊一樣落下來,遮蔽著太陽,白天如同黑夜。他所在的村莊被撤離。海麵突然退回去了,然後又被一陣地震逼了回來。
這種現象其實就是我們今天所謂的海嘯。
龐貝被火山淹沒後,隨著時間的流逝,它的名字和位置都被人們所遺忘。1599年,一個建築師在挖河的時候發現了龐貝的遺跡,但一直到150多年後,人們才真正開始挖掘這座古城。1738年,與龐貝遭到同樣命運的古城赫庫蘭尼姆被發掘出來,1748年龐貝也被重新發現。那些古老的建築和姿態各異的屍體都完好地保存著,因為他們被熾熱的氣體迅速碳化而保持著臨死前的姿勢。使得我們今天可以完整看到人類在麵臨災害和死亡時那一瞬間的動作。如今,它們像藝術品一樣被保存在火山附近的古色古香的維蘇威火山觀測站裏。
被挖掘出來的龐貝古城也是今天世界上唯一的一座其構造完全與當時相符的城市,它一點變化也沒有。因為它一直被埋葬在火山灰下,今天許多意大利的城市結構都已經被改變了。
龐貝的街道完全是棋盤似的縱橫交錯的,這是正宗的古羅馬的傳統。街麵鋪有多邊形的石塊,它們完全是東西或南北走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