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3章 火山噴發的功與過——火山學習篇(6)(2 / 3)

這裏曾長期存在著一個世上最大的岩漿湖,麵積廣達10萬平方米,通紅織熱的岩漿一般有十幾米深,在湖中翻滾嘶鳴,仿佛一爐沸騰的鋼水。在湖的邊緣部分,經常產生暗紅色的橘皮,它們堆積起來就像一捆捆繩子,橘皮有時破裂後再傾倒沉入白熱的岩漿中去。湖麵上還不時出現高幾米的岩漿噴泉,噴濺著五彩繽紛的火花。

在19世紀,基拉韋厄破火山口的主要底板經曆了若幹次熔岩填滿期和崩塌期。到1919年才呈現出現在的深度。它是個內火山口,是基拉韋厄火山最活躍的排放口。鋪著近代熔岩流的火山口底板上有“哈勒摩摩”。傳說,“哈勒摩摩”是夏威夷女火神佩利(Pele)的家。

夏威夷火山觀測站設在哈勒摩摩附近基拉韋厄西沿上的尤韋卡胡納。

基拉韋厄頻繁的噴發通常是非爆炸性的,而且僅在“哈勒摩摩”範圍內,形成一個沸騰的活躍熔岩湖,熔岩有時順著破火山口的底板和邊側上升並溢出。但在1790年,一次突如其來的蒸氣爆炸竟把正在該破火山口附近行軍的一支夏威夷部隊的一部分人炸死了。1924年的一次猛烈程度低些的爆發把“哈勒摩摩”火山口擴大到了400米。1955年東裂隙中的一次伴有一連串猛烈地震的噴發是夏威夷有史以來最有破壞性的火山噴發之一,熔岩從裂隙中湧出延續整整88天,摧毀了一個村莊以及超過16平方千米的寶貴的甘蔗田和果園。1975年的一次持續時間短些的類似的噴發之後接著是一陣破壞性的海嘯。1983年開始的一連串的噴發中,基拉韋厄造成一條流動的熔岩河,一直流到火山以南48千米的海裏。

1959年,基拉韋厄正東的一個火山口,小基拉韋厄驚人地噴發了,造成一個120公尺深的熔融的熔岩湖,並在其南沿附近造成一座火山渣錐-普庫普埃(意為“迸發的山”)。東裂隙帶保持著許多坑狀火山口,處於最末端的一個是馬考普希(深300千米)。位於西南裂隙帶上的距基拉韋厄9.5千米的小冒納,是沙漠地區中的一座低矮的火山穹丘。

1960年基拉韋厄火山大爆發時,熔岩流從高處向下奔騰,湧入大海,在海邊填造了一塊約2平方千米的新陸地。2002年7月29日,滾滾岩漿從基拉韋厄火山噴湧而出,流入大海,水火交融,形成壯觀的景象。2002年8月17日,該火山噴出的火紅岩漿滾滾湧向海邊,好似一條岩漿火龍。

20多年來,基拉韋厄火山持續不斷湧出的大量岩漿已經在夏威夷島東南形成幾個新的黑沙灘並使島的麵積不斷擴大。

(7)最美的圓錐體-馬榮火山

馬榮火山位於菲律賓首都馬尼拉東南330千米,是菲律賓最高的活火山。因其具有完整典型的火山錐,故被稱為“最完美的圓錐體”,比日本的富士山還要完美。是現存世界上輪廓最完整的火山。如今被辟為國家公園,是菲律賓著名的旅遊景點。

在地質學上,菲律賓位於歐亞板塊和菲律賓板塊的交界地帶,因為板塊擠壓作用,較重的海洋板塊把較輕的大陸板塊往上推,推擠過程中強大的壓力及高熱使得板塊熔化,產生岩漿。因此菲律賓有多達22座活火山,全部分布在環太平洋火山帶上。

曆史上馬榮火山有記載的噴發共47次。第一次記錄上的噴發是1616年,最近的一次(2006年之前)噴發是2001年6月的溫和性噴發。最具毀滅性的火山爆發發生在1814年2月1日,熔岩流掩埋了卡格沙瓦城,造成1200人死亡。馬榮肆虐之後,僅剩市中心的鍾樓,在熔岩覆蓋之下的新地表露出頭。1993年的爆發奪走了77條人命,然而1984年,由於菲律賓火山研究學會的建議,政府事先疏散了7萬3千居民,所以沒有發現任何傷亡。

即使馬榮火山不是處於噴發的過程中,一年四季山端也還是有蒸氣源源不絕地從噴口逸出,經常凝成朵朵白雲,繚繞山頂。晚間,它噴出的煙霧呈暗紅色,整個火山像一座三角形的燭座,聳立在夜空中閃閃發光,人們處身其間,宛如進入蓬萊仙境。當它行將噴發時,火山口會隆隆作響,給人們發出警報,意在讓周圍居民暫避它處,免遭損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