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6章 如何下刀?(2 / 2)

對他來,製訂出一個計劃隻是一件紙上談兵的事,可對那些企業來,卻是一件傷筋動骨的大事,動不動就涉及到成百上千職工的生存問題。

這事必須得慎重。

吳正也快速思考起來。

他明白楊貴平的意思。

對待這些虧損國企,所謂下刀的意思,無非要麼就是忍痛揮刀腰斬,將無法挽救的企業直接關停;要麼就是刮骨療傷,將腐肉壞肉徹底割掉,再注入新鮮血液,讓其重新煥發生機。

這事確實該慎重才對。

“這樣,我們先按企業虧損的原因來分一下類,然後逐步加入其它的因素來分析。”

在吳正看來,這其實是一個理清思路的過程,在沒有足夠時間來思考的情況下,他也隻有邊分析邊思考。

“領導班子水平不足、不作為,企業包袱太重,缺少資金這些原因暫時就不了,基本上來,虧損國企都普遍存在這樣的情況。”

楊貴平點了點頭。

這些確實是普遍現象,基本上每個企業都存在這樣的情況。

“依我看,更為重要的原因還有幾個,一是企業的市場意識跟不上,二是技術和設備落後,生產的產品已經無法滿足市場的需要,或者在激烈的競爭中無法生存,這兩點才是決定怎麼下刀的關鍵因素。”

“怎麼?”楊貴平虛心請教起來。

吳正再次斟酌起來,這個問題要解釋清楚,還真得費一番口舌。

“既然到了市場經濟時代,我們先來一下市場的變化。”

吳正沒有直接回答,而是找到了一個更有大局觀的角度來事。

“在計劃經濟時代,大部分地方企業麵對的是區域市場,而到了市場經濟時代,效益良好的企業,已將目標放眼全國大市場。”

“這樣是有很大區別的。”

“已酒廠為例,在計劃經濟年代,它所麵臨的競爭對手主要是省內的企業,大家的規模差不多,品質也差不多,價格也相差不大,因此,它隻需要守住湘水這一畝三分地,再稍稍在湘南地區拓展一下,它的日子就過得很好,效益也不差。”

“可到了市場經濟時代,幾十上百種產品同時湧入了它原有的市場,相對而言,人家的包裝做得更精美,市場營銷做得更到位,而酒廠還在抱著原有的方式在原地踏步,這樣一來,自然就競爭不過人家了。”

“像酒廠這種,技術和設備上有沒有落後我還不好,但市場營銷手段肯定是已跟不上時代的發展。”

楊貴平點了點頭。

“再印染廠。它就是技術和設備落後的典型。”

“印染這一行,技術在飛速發展,設備也是日新月異,可咱們的印染廠,用的還是七十年代末期的技術和機器設備,這樣的企業如何有能力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來生存?”

……

吳正漸漸進入了狀態,他的思路也越來越清晰。

楊貴平敏感地意識到,這次又有收獲了。

怎麼下刀的思路很快將會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