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典型的口頭禪就是“造原子彈的不如賣茶葉蛋的,拿手術刀的不如拿剃頭刀的”。
這是一種現象,也是一種事實。
在改革開放的浪潮中,許多沒有讀過多少書、又沒有進入國營事業集體等等所謂“單位”的人,首先進入了個體戶的行列而勤勞致富。
而由於體製等原因,教授、醫生、教師、公務員、工程師等依然在單位拿著變化不大的固定工資,和那些個體戶的收入差距十分明顯,造成了極度的心理不平衡,由此又一次滋生了“讀書無用論”。
這種論潮經過民眾的炒作,有愈演愈烈的態勢。
很明顯,鬱俊就是其中的支持者。
而事實上,這種“讀書無用論”以後還會持續。
第三次“讀書無用論”的高潮會出現在010年前後。
到了那個時候,大學早已不包分配,以往農村學生靠高考改變命運的夢想成為了泡沫,而高昂的大學學費又讓貧困家庭難以負擔,以及花費巨額費用卻在大學畢業後找不到工作等現象,讓農村學生放棄高考的比例高達三成以上。
事實上也是如此,在後世,一個普通的大學生找工作,遠不如一個有一技之長的技校生,甚至還比不上賣苦力的農民工,就算找到了,收入也是遠遠不如。
吳正對這一觀點沒有辯駁的意思,因為他知道,如果從功利的角度出發,讀書的多少跟能不能賺錢、事業能不能成功沒有必然的聯係,而據他前世所知,很多成功的企業家本身的文化程度並不高,包括他自己。
不過現在他對鬱俊是有話要的。
“你會後悔的!”
“為什麼?”鬱俊有點不解。
吳正又沒有直接回答,而是又換了一個問題來問:“你朋友多嗎?”
鬱俊搖了搖頭,:“我的那些同學都太幼稚。”
吳正又笑了。
他知道,因為家庭出身的關係,再加上鬱俊本身又有點聰明,可能他在同學當中是出類拔萃的,這樣的人可能會缺少朋友,因為他會變得傲氣,會變得看不起別人,別人也看不上他那高高在上的德性。
昨的鬱俊擺出的就是那樣一副姿態。
吳正笑道:“我已經在替你感到惋惜了,我肯定你將來會後悔的。”
“為什麼?”鬱俊又是這一句。
吳正認真地道:“人生除了事業和成功,同樣重要的還有家庭、朋友和經曆。你現在這些看似幼稚的同學,他們以後會變成熟,如果你現在擁有他們的友誼,以後他們就能成為你真正的朋友。很遺憾,你似乎已經失去了。”
鬱俊反駁道:“我以後在社會上也可以交到真正的朋友。”
“不一樣的。”
“你會發現,社會上所交的那些朋友,因為缺乏共同的成長經曆,缺少共同的美好回憶,他們和你交朋友的目的更多的是帶有功利性的,未必能經得起時間和重大事情的考驗。”
鬱俊又陷入了深思,因為吳正的法和他表哥昨晚的法如出一轍。
什麼是真正的朋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