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3 / 3)

回到屋子之後,玉蘭煮些土豆,做了些玉米麵粥,於是大家圍坐在八仙桌前吃飯,突然小誌剛大聲說:“爺爺您先頭說的廣成子是誰呀?黃帝向他問什麼問題?”任煥明兩口子都驚呆了,這孩子怎麼突然問出這話來呢?隻見老人哈哈笑了,說:“問得好,一會兒吃完飯,爺爺給你講。”原來老人家給任煥明講的時候,小家夥一直在聽,老人家講的事情他有點聽不懂,但老人家講的人名他記住了,於是他就向老人提出了這樣的問題。老人想,自己和這家人真是太有緣分了。這麼小的孩子竟然能提出這樣的問題,真是了不得,孺子可教也。吃完飯老人就給小誌剛講起了廣成子。他告訴他們說,廣成子是《封神演義》中“十二金仙”之一,原名董初平,亦稱力默子,傳說黃帝時已有一千二百歲了,隱居在崆峒山的望駕山北峰的絕壁上,這裏十分險要,人跡罕至,相傳廣成子居住穴中,煉丹修道,“廣成丹穴”是崆峒山十二景之一。黃帝,我先頭說過,他是“三皇”之一,本姓公孫,名軒轅,為有熊國君少典之子。其母見雷電繞北鬥樞星,感而有孕,其母懷胎二十四個月後,他才出生,出生後麵呈土色,故稱黃帝。又因為他居住在軒轅之丘,因此就以軒轅為名和號。黃帝謙恭好學,不恥下問,為了尋求治國安邦之道,兩次到崆峒山向廣成子問道。第一次黃帝問廣成子:“至道是什麼?”廣成子說:“沒有積雲就想下雨,沒有到秋天就想草木黃落,哪裏能談到至道呢?”說完廣成子就隱入雲霞之中。但是黃帝的悟性極高,回國之後安民治國,勵精圖治,創天文、曆法,統一了天下,並寫出了醫書《黃帝內經》。黃帝在他一百歲時再上崆峒山向廣成子拜師問道。路上他見迎麵走來一位赤發赤須的長者,便恭恭敬敬地站在道路的一邊,向長者施禮,給長者讓路。

長者很受感動,笑著說:“學會謙恭,始能求真,好,好。”黃帝趕忙上前施禮說:“請教長老,哪條道可通崆峒仙界?”長者隨口說道:“仙凡本無界,隻在心上分。不惜膝行苦,一誠百道通。”長者說完就突然不見了,原來這位長者就是左聖南極南嶽真人左仙太虛真人赤鬆子。他是怕黃帝放不下帝王的架子,吃不得苦,給他指點迷津。黃帝很快悟出,以膝代步,爬上了崆峒山。沙石就像刀子一樣磨的黃帝膝蓋都流出了鮮血,石子都被他的鮮血染紅了,至今在崆峒山的路上還能見到這種石子,人們叫它“血兒石”。黃帝向廣成子請教如何修身養性,才能達到長生不老之道?廣成子告訴他說:“至道之精,窈窈冥冥;至道之極,昏昏默默。無視無聽,抱神以靜,形將自正,心靜必清。無勞汝心,無搖汝精,存神定氣,乃可長生。目無所見,耳無所聞,心無所知,汝將守形,形乃長生。”這些話黃帝一字一句都牢牢記在心裏,隻覺得心明眼亮,豁然開朗,稱頌說:“仙師真是天生的聖明之人!”黃帝回國之後,居於荊山最高處的昆台之上,按照廣成子所教之道,靜修養身之道,一百二十歲時,取首山之銅,鑄寶鼎於荊山之下。鼎鑄成之日升天。老人家講完這些見天色已晚就說:“天晚了大家都睡吧。”而小誌剛卻沒有睡意,當老人家提出睡覺之時,他突然提出:“我要跟爺爺睡,我以後要天天晚上聽爺爺講故事。”老人家一聽小誌剛要和自己睡,十分高興,從此,老人家的身後就多了一個“小尾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