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1 / 3)

十一

吳參謀長和玉秀與柴軍醫一起到師裏參加師裏宣傳科科長張東林的追悼會,張科長和吳參謀長及柴芳的愛人黃副政委都是老戰友,而張科長的愛人劉青又是玉秀的老鄉和同學,是部隊所在地的婦聯主席,人長得漂亮且不說,她年輕時一直是共青團幹部,人很活躍,愛說愛笑,走到哪裏就把那裏的工作搞得熱火朝天,人緣也很好,在地方和部隊都有很高的威信,柴芳和吳參謀長都很喜歡她,唯有玉秀不太喜歡她。對於玉秀的這種微妙的想法吳參謀長有所覺察,但是為什麼,吳參謀長不太清楚。實際上劉青和玉秀曾經在一個單位工作過,那時劉青就在團委,玉秀也曾被抽到團委幫助工作,劉青本來是想把玉秀也調到團委來工作,但是玉秀那時還很年輕,是家裏是最小的孩子,家裏對她是比較嬌慣的,再加上嫁給吳參謀長以後吳參謀長對玉秀也是很寵慣的,因此玉秀就有點清高,有那種知識分子的傲氣,她和活潑、潑辣、樸實、大方的劉青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劉青那時也是血氣方剛的年齡,按她自己說的那時她是“不信鬼,不信邪,誰頭疼,她都不諒解”,她當時認為,群眾團體的幹部,再高的職位都不能算做官,都要把自己當做普通的老百姓,她認為玉秀這種性格不適合在群眾團體工作,就找了個理由把玉秀打發回原單位了。這段曆史因為很短暫,玉秀也沒有跟吳參謀長說,但玉秀對於這件事是耿耿於懷的,玉秀決心要幹出個樣子來讓劉青看看。回到原單位以後一改以往的作風,積極投入抗美援朝的工作中,因此被選為支援前線的先進人物,並被選為入朝部隊家屬的代表,這時玉秀是很自豪的,想著總算出了一口惡氣。那時劉青的愛人也在朝鮮前線,對於相愛的年輕人來說誰又不想去呢,劉青當然也想去前線,但最終沒去成,劉青也爭取過,但她知道玉秀也去前線,和下麵的人爭,這不是她的為人更不是她的作風,因此她終究沒去成。按理說這件事已經過去很多年了,兩家人在以前師部和炮團駐地離得不是太遠的時候還是互相來往的,劉青早就把這件事忘了,可是玉秀是個心事很重的人,她一想起這件事心裏就不舒服。她這次去參加追悼會多少心裏有點不痛快,但是張科長和吳參謀長是老戰友,自己和劉青又是老鄉,如果隻讓吳參謀長一個人去,吳參謀長那些老戰友會怎麼看她,吳參謀長又會怎麼看她,柴芳又會怎麼看她,她這個人還是很要麵子的,她想到這些,覺得自己還是去一趟好。

吳參謀長這個人能文能武,他唱歌嗓音很好聽,就是人們常說的那種很有磁性的聲音。有時戰友們聚會,大家都要起哄讓吳參謀長唱歌,吳參謀長知道玉秀有點五音不全,每次都把劉青拉上和他唱男女二重唱,他倆每次都配合得很好,博得戰友們熱烈的掌聲,因此他們二人的二重唱就成了戰友聚會的保留節目了。同時吳參謀長很欣賞劉青的性格,不知為什麼每次一見劉青,他就莫名地激動。他有時也很生自己的氣,其實他們兩人之間什麼也沒發生過,可是一說到劉青他總覺得在玉秀的麵前心跳氣短,不那麼理直氣壯。他想這次去,玉秀也在跟前,自己要控製好感情,不要冷落了劉青,也不要慢待了玉秀。這是一件很難的事情,他這個人是不善於隱瞞自己的感情的,他有什麼事情也是容易寫在臉上的。而劉青也是這種性格,她的率直、活潑、熱情的性格在男人聚集的部隊,是很受歡迎的,大家都喜歡和她在一起,她那女人的細膩、溫柔、活潑、熱情,還有對每一個和她接觸的人的真誠,勇於幫助人的那種友善,都受到部隊很多同誌的好評。她這個人是很單純也是很大度的,她從來沒考慮別人怎麼看她。她對於吳參謀長對她的好感也有所察覺,她隱隱感覺到吳參謀長每次見到她,會臉紅,會氣短,有時局促不安。她也很喜歡吳參謀長這個人,但是喜歡和愛情畢竟是兩回事。她對吳參謀長有的隻是敬重,她的內心是無邪的,她也從來沒在心裏糾結過。任何時候,她都保持著自己的本色,她是坦蕩的,無論是對吳參謀長還是對玉秀,她都是那麼親熱,那麼熱情。讓她沒想到的是,她的做人的風格讓玉秀很是反感,她將劉青在男人們中間的威信認為是劉青在男人麵前賣弄,那些男人是看上了劉青漂亮的臉蛋,認為劉青是狐狸精式的人物。她也知道吳參謀長和劉青之間什麼事情也沒發生過,量他也沒有這個膽量,但她憑女人的直覺感覺到他們倆的內心一定有點什麼,因為每當提到劉青,吳參謀長就閃爍其詞,就張口結舌,甚至臉紅。